fbpx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30週年紀念展覽

2014 年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準備與眾多藝術家攜手迎接 30 週年紀念。由 Jean Nouvel 操刀設計的建築將進行為期一年的紀念展,推出許多藝術家個展及作品,詮釋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對創造力與好奇心,對多元準則抱持開放的態度以及與時並進的見解和思維。

 

1984 年 10 月 20 日,卡地亞創立了當代藝術基金會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contemporain)。此後便在法國樹立起企業慈善事業的典範,基金會既為藝術家們提供創作空間,也在藝術與公眾之間建立一座橋樑,致力推廣當代藝術,並提高公眾對當代藝術的認識。經過 30 年的推廣,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迄今已舉辦超過 100 場展覽,創作 800 件以上的作品,廣泛宣揚大膽、奔放的藝術理念。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contemporain卡地亞藝術基金會慶祝三十週年紀念,盛大舉行展覽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contemporain卡地亞藝術基金會慶祝三十週年紀念,盛大舉行展覽

 

基金會的根基走過 JOUY-EN-JOSAS 的十載

1984 年,法國知名雕塑藝術家凱薩 (César Baldaccini) 向爾後成為卡地亞集團總裁的 Alain Dominique Perrin 推薦位於 Jouy-en-Josas 的 Domaine du Montcel成立基金會。這個十九世紀的城堡,無疑是藝術家進駐的理想場地,也適合作為雕塑公園,因此不久後便成為阿曼 (Arman) Long Term Parking以及 Jean-Pierre RaynaudPot doré的催生之地。在 1984 年,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堪稱法國率先推廣當代藝術的企業基金會。不到兩年的時間,法國文化部即任命 Alain Dominique Perrin 草擬一份關於企業藝術贊助的報告。他的研究結果促成了文化慈善事業領域的首個法案-「Léotard 法」。該法案於 1987 年 7 月 23 日投票通過,也代表法國藝術慈善事業於今日正式展開。在 Marie-Claude Beaud 的帶領下 (1984–1994),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秉持三大原則,至今仍恪守這些確立展覽與活動蓬勃發展的信條。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30 週年展覽第一波展《感動追憶》(Vivid Memories)( 2014.05.10 ~9.21)展場一隅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30 週年展覽第一波展《感動追憶》(Vivid Memories)( 2014.05.10 ~9.21)展場一隅

 

卡地亞當地藝術基金會成為藝術史壇中第一個提供藝術空間與激發創意的機構,藉以培育並扶植藝術人才。從 Raymond Hains (1986) 到 Bill Viola (1990),每一次的展覽均提供參觀者與眾不同的體驗,留下永誌難忘的記憶。1984 到 1994 年間,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贊助法國藝術家 Fabrice Hyber、Jean-Michel Othoniel 和 Absalon,以及華人藝術家黃永砯與蔡國強,剛果藝術家 Chéri Samba 與日本宮島達男 (Tatsuo Miyajima) 等駐村。此外,也孕育了國際知名的新生代藝評人與策展人,如 Hans Ulrich Obrist、費大為以及侯瀚如。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30 週年展覽第一波展《感動追憶》(Vivid Memories)( 2014.05.10 ~9.21)展場一隅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30 週年展覽第一波展《感動追憶》(Vivid Memories)( 2014.05.10 ~9.21)展場一隅

 

第二項創辦理念則是推動多重學科概念。早在 1984 年,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便決定以「設計」作為首重要點,將展場設計委由優秀的設計師策畫,如 Andrée Putman,即是A Tribute to Ferrari展的負責人。90 年代早期,卡地亞基金會率先發展了一種全新、同質性的方法,透過主題性的展覽來表現當代藝術。最初像是 Paul Virilio 的La Vitesse (1991)及À visage découvert (1992) 便逐漸打破當代藝術、原始藝術與普普藝術之間的藩籬。1990 年,展覽空間曾開放由 Lou Reed 擔任主唱的《地下絲絨》(The Velvet Underground)  樂團進行現場表演,此開放之舉成為基金會歷史上不可抹滅的一刻。最後,基金會第三大準則即是,保證卡地亞基金會與卡地亞品牌之間須保有清楚的界線。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30 週年展覽第一波展《感動追憶》(Vivid Memories)( 2014.05.10 ~9.21)展場一隅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30 週年展覽第一波展《感動追憶》(Vivid Memories)( 2014.05.10 ~9.21)展場一隅

 

1994 年: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巴黎紀念碑 (PARISIAN MONUMENT)

1994 年,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遷往巴黎左岸 Raspail 大道,是一棟由 Jean Nouvel 操刀打造一座以鋼筋與玻璃組合而成的建築。卡地亞選用的國際知名建築師以強烈自信的理念詮釋卡地亞的品牌精神。Jean Nouvel 口中的「巴黎紀念碑 (PARISIAN MONUMENT)」,是一個開放且透明的博物館空間,可造就無數展覽的可能性。此寬闊的空間自完工以來,激發了基金會藝術家無數的想像力。

 

自 1994 年起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由 Hervé Chandès 接任職掌,卡地亞便將投注在藝術家的資源轉化至展覽上。這成了基金會獨一無二的識別標誌。此後陸續創作了 800 件作品,作為卡地亞藝術基金會的收藏,也顯示基金會運作慈善事業的獨特取徑。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30 週年展覽第一波展《感動追憶》(Vivid Memories)( 2014.05.10 ~9.21)展場一隅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30 週年展覽第一波展《感動追憶》(Vivid Memories)( 2014.05.10 ~9.21)展場一隅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賦予藝術家創造嶄新規模作品的機會,包括 Sarah Sze 的巨型藝術裝置 (1999) 以及 Marc Newson 的飛機 (2004) 都是經典範例。從展覽的委託規劃開始,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提供許多藝術家長期的支持,例如 Raymond Depardon、William Eggleston、Raymond Hains 及 Pierrick Sorin。展覽主題廣泛而多元,無論是薩滿教、數學或巫毒,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致力激發好奇心,探索未知的主題,並鼓勵藝術家、科學家與亞馬遜印地安人等各個族群互相交流對話。

 

30 ans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渴望帶領觀者進入每一位藝術家獨樹一幟的創意境界,此時不得不提到 Jean Paul Gaultier 在Pain Couture (2005) 展覽所展出的麵包店。基金會也促成了許多電影導演如大衛‧林區 (David Lynch)、北野武 (Takeshi Kitano) 以及阿涅絲‧華達 (Agnès Varda) 的展覽。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以開放的態度接納流行文化,不管是街頭塗鴉或是搖滾樂,在館內眾多信念堅定者的協助下,將不斷探索當代藝術的新思維。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曾為時裝設計師三宅一生舉辦個展,也曾與Mœbius 攜手合作,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中舉行首次的重要展覽。

 

展場一隅
展場一隅

 

基金會也發起「遊牧之夜 (Nomadic Nights)」的長期活動,內容以舞蹈、音樂及表演藝術組成。攝影一直以來也是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的發展重點,曾展出包括 Francesca Woodman、Robert Adams、森山大道 (Daido Moriyama)、荒木經惟 (Nobuyoshi Arak) 以及‎杉本博司 (Hiroshi Sugimoto) 等活動及作品。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具備兼容並蓄的國際觀,時常展覽來自日本、巴西與中國的作品,且是首個非洲以外的機構展出如 Seydou Keita、J.D. ’Okhai Ojeikere 以及 Malick Sidibé 等非洲攝影師個展。

 

30 ans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此國際級規模展覽不僅侷限於展覽規劃與作品收藏,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亦前往東京、布宜諾斯艾利斯、哥本哈根與里約熱內盧等城市組織無數巡迴展。這些巡迴展之所以能順利推動,全歸功於基金會歷年來與世界知名文化機構所建立的友好關係。無論是法國甚至全世界,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仍秉持培育藝術家的初衷,鼓勵擁抱好奇與迷惘、自由與原創性、單一與多元主義間衝突的激盪,運用於創作之中。

 

展場一隅: 《In Bed》 Ron Mueck作品
展場一隅: 《In Bed》 Ron Mueck作品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也透過各種展覽,邀請參觀者體驗當代藝術與思維,讓藝術走入大眾生活。2013 年的 Ron Mueck 的同名展覽便吸引超過 30 萬名參觀者,成功發揮此次任務的效益。

 

 

 

蔡國強作品
蔡國強作品

 

2014 年:慈善藝術而立之年

自 2014 年 5 月 10 日起,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將邀請民眾共同慶祝慈善展覽的 30 周年紀念。這些年來,曾對基金會歷史貢獻一己之力的藝術家也將回到 Raspail 大道的博物館來分享其藝術作品。慶祝活動將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史上最具象徵性的傑作。《感動追憶》(Vivid Memories),是三十週年的第一波活動,承諾將以不斷演進的作品帶給觀者充滿驚喜,展期自五月到九月止。

 

蔡國強作品
蔡國強作品

 

如 Marc Newson 的飛機、James Lee Byars 的金色紀念空間、Panamarenko 的潛水艇、Raymond Hains 的Brise-lames、Chéri Samba 的畫作、Mœbius 的手札、Ron Mueck 的雕塑In Bed以及 Bodys Isek Kingelez 的奇幻城市,都將持續數週及數月的展覽時間。這些藝術家藉由自行選擇的展覽媒介參與本次活動,進而達到利用藝術與大眾交流的目的。大衛‧林區 (David Lynch) 將打造一座專屬戲院,播放藝術家的電影,來展開卡地亞藝術基金會的追憶之旅。三宅一生則利用在花園內擺設了雅致壯觀的落地燈具,為黑夜點燃一盞光。藝術家如 Patti Smith、Jean-Michel Alberola、Alessandro Mendini 以及 Agnès Varda 都將共襄盛舉本次活動,一同慶祝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與所有展出藝術家所建立的羈絆,以及勾勒出 30 年歷史逐漸累積的堅定信念。《感動追憶》(Vivid Memories)以另一種角度詮釋當代藝術,強調在發展博物館計畫時,大眾觀賞者與藝術家之間所產生的交流價值。導覽活動將與民眾分享每件作品的故事,將創作的誕生過程還原。自 2014 年 10 月起,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將在 Elizabeth Diller 與 Ricardo Scofidio 的領導下進行改造。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30 週年展覽第一波展《感動追憶》(Vivid Memories)( 2014.05.10 ~9.21)展場一隅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30 週年展覽第一波展《感動追憶》(Vivid Memories)( 2014.05.10 ~9.21)展場一隅

 

再次回到這個熟悉的空間工作,這兩位建築師也感到樂在其中。1999 年的un monde réel展覽中,他們在寬廣的地面上擺放一系列的機器人,並於 2008 年再次回到相同場地展出Exit》藝術裝置,運用高科技在一系列動態地圖上顯示即時人口流動分佈圖,作為Native Land, Stop Eject》展覽的其中一部分。此計畫運用了全新科技,模糊建築與設計的界線。為慶祝而立之年,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委託 Diller and Scofidio 建築事務所發揮自由創意,打造充滿前瞻性的計畫,連結過去與未來。兩位建築師同時與跨界領域的藝術家攜手合作,將建構出躍動且持續進化的協作空間。

 

 

14

 

關於 FONDATION.CARTIER.COM

為慶祝三十週年,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推出全新數位平台,可利用網站及所有支援媒體來瞭解相關資訊。透過此平台首次公開的眾多精彩故事,探索當代藝術 30 年的軌跡,網站將著重於 Jean Nouvel 及推廣計畫中所舉辦的各種活動。網站瀏覽者也能體驗專為網路設計的獨家線上藝術計畫。

 


 

[AdSense-B][AdSens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