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A. Lange & Söhne朗格 :一個現代的成功故事

堪稱德國精密製錶業中最為傑出的名字:朗格 (A. Lange & Söhne),於1994年再度重返製錶業的舞臺。這個製錶廠的蘇醒,終止了來自德國薩克遜州 (Saxony) 超卓機械腕錶的一段長達50年的非自願性消失 – 也開始了一段現代成功故事。今日,就像以往的豐功偉跡,其腕錶由座落於厄爾士山區 (Ore Mountains) 的傳統工廠,以極為精巧的工藝製作而成,並成為世人最夢寐以求的頂級品牌,朗格如不死鳥般,在灰燼中浴火重生。

 

朗格創始人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 (Ferdinand Adolph Lange)
朗格創始人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 (Ferdinand Adolph Lange)

 

於1990年,朗格創始人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 (Ferdinand Adolph Lange) 的曾孫瓦爾特•朗格 (Walter Lange) 懷有復興家族遺產的志願,成立了 Lange Uhren GmbH。當時格拉蘇蒂一些極具天分的鐘錶製造家創造出的獨特腕錶,與著名的瑞士腕錶相比也毫不遜色。朗格的品牌不只反映神話般的歷史,更引人注目的是,朗格以近乎失傳的鐘錶技術作為品牌特色,將費爾迪南多‧阿道夫 ‧朗格的創作精神永傳於世。

 

朗格現任總裁Wilhelm Schmid先生
朗格現任總裁Wilhelm Schmid先生

 

誰是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

在格拉蘇蒂創立德國精密製錶工業而聲名大噪的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1815年2月18日出生於德累斯頓 (Dresden),年輕時以學徒身份跟隨曾經負責德累斯頓皇室塔鐘製作與維護的著名鐘錶匠約翰•克裏斯迪昂•古特凱斯 (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Gutkaes),這段期間,他也在工藝學校上課,並利用數不清的夜晚自修英文與法文。 1837年,阿道夫•朗格結束學徒身份,口袋裏裝著師傅古特凱斯的推薦信,就隻身前往巴黎,並順利受雇於著名的鐘錶匠約瑟夫•馮德士•永尼爾 (Josef Thaddäus Winnerl)。四年後,即使已晉升為鐘錶廠管理員,阿道夫•朗格還是選擇離開,前往英格蘭與瑞士修習更多的鐘錶技藝。這段期間,他於旅行工作簿所繪製的機芯圖與零件細節,例如以數理來研討齒輪與小齒輪的比例,已成為今日相當著名的文獻資料。而這本如同鐘錶史「大憲章」的書籍,更成為瓦爾特‧朗格 於1990年發展新事業不可或缺的繼承依據。

 

2807PHOTO

當阿道夫•朗格回到德勒斯登,又重新受雇于老師傅古特凱斯。1842年,阿道夫•朗格娶了贊助人的女兒安東妮婭 (Antonia),並成為自己岳父事業的合夥人,但他不僅只是一名有天分的製錶家,也是一位相當博學的學者,更是個相當虔誠且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宗教家。為了改善厄爾士山區居民普遍存在的貧困現象,他於1843 年展開一連串計畫,利用書信與請願書,以及與薩克遜州政府部門的協商,成功遊說在格拉蘇蒂成立一間鐘錶工廠。這個貧困的地方,曾經以產銀著名,但隨著銀礦被開採殆盡,這個小鎮也逐漸被遺忘,對世人來說,它不過是個泥濘難行、每週只有一班郵車會去收送信件的偏僻地方。但朗格選擇在此設立了第一家工作坊來指導弟子如何生產鐘錶、改良機械,在會計的成本概念,以製作更為精準、更具統一規格的鐘錶零件為職志。

 

薩克森國王腓特烈奧古斯特二世命建築師Gottfried Semper為新的歌劇院製造舞台時鐘,並要求新的時鐘要「與普通的指針時鐘與別不同」。1841年,鐘錶師暨宮廷鐘錶師約翰‧克里斯迪昂‧菲烈特里西‧古特凱斯接下了這項艱鉅的任務。這任務最大的挑戰是需要設計一個即使在黑暗中,所有觀眾席上的座位仍能清晰讀時的時鐘。由於時鐘需懸掛於台前圓拱上僅兩米高的空間,因此圓形鐘盤並不可行。為此古特凱斯一施妙計,希望設計一個數字顯示時鐘。時鐘擁有兩個直徑 1.6米的反方向逆轉滾筒,於舞台上方的雙視窗顯示時間。左邊以羅馬數字顯示小時,右邊每隔5分鐘以阿拉伯數字顯示分鐘。
薩克森國王腓特烈奧古斯特二世命建築師Gottfried Semper為新的歌劇院製造舞台時鐘,並要求新的時鐘要「與普通的指針時鐘與別不同」。1841年,鐘錶師暨宮廷鐘錶師約翰‧克里斯迪昂‧菲烈特里西‧古特凱斯接下了這項艱鉅的任務。這任務最大的挑戰是需要設計一個即使在黑暗中,所有觀眾席上的座位仍能清晰讀時的時鐘。由於時鐘需懸掛於台前圓拱上僅兩米高的空間,因此圓形鐘盤並不可行。為此古特凱斯一施妙計,希望設計一個數字顯示時鐘。時鐘擁有兩個直徑 1.6米的反方向逆轉滾筒,於舞台上方的雙視窗顯示時間。左邊以羅馬數字顯示小時,右邊每隔5分鐘以阿拉伯數字顯示分鐘。
模型說明了反方向逆轉滾筒的運作原理
模型說明了反方向逆轉滾筒的運作原理

 

這個作法相當費時費力、極為困難,但同時也相當勇敢,結果卻很值得。朗格的遠見很快就有了實際成果:當他所設立的工廠成功運作之後,許多專業的珠寶、螺絲、齒輪、游絲、平衡擺輪或指標的製造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在格拉蘇蒂一帶成立。此外,在擔任格拉蘇蒂鎮長期間,他對當地的公共設施也做了相當大的建設與改善。他的工廠運作仰賴表殼工人、鍍金工人及雕刻師,以及其他三間向國外採購零配件的工廠,這些人許多都是他親手訓練出來的。1878年,與朗格在學術上熱情交流的朋友莫里茨•哥士曼(Moritz Grossmann) 成立了鐘錶學校,這所學校成為德國鐘錶業的推進器,對有心成為鐘錶匠的人提供了實務與理論上的訓練,格拉蘇蒂從此可以自給自足,不再需要仰賴法國與瑞士提供鐘錶人才。

 

德累斯頓森帕歌劇院的五分鐘數字鐘是朗格大視窗日曆顯示的靈感來源
德累斯頓森帕歌劇院的五分鐘數字鐘是朗格大視窗日曆顯示的靈感來源

 

1875年12月3日,阿道夫•朗格突然過世,享年60歲,他留給後世的,不只是一個龐大的事業與許多國際著名的獎項,也提供了格拉蘇蒂當地一個健全的經濟體系。這個小鎮也建造了一座紀念碑,對他的豐功偉業致敬。他的貢獻包括:第一個以數理概念為基礎而設計生產的3/4夾板、特殊擒縱機構、補償螺絲擺輪,以及鵝頸式微調等,現今這些裝置都代表著頂級鐘錶的製作精髓。因此,朗格所製作的頂級複雜表,都在當今的拍賣會中創下空前的拍賣價格。而這些腕錶的心臟一直被良好的收藏著,訴說著一個人對鐘錶的無比熱情,不僅於鐘錶歷史上具有史詩般的地位,對其家鄉薩克遜州也具有相同意義。

 

朗格第四代傳人Walter Lange
朗格第四代傳人Walter Lange

 

一直到工廠因為二次世界大戰被政府徵收之前,朗格腕錶早已晉身世界上最有名望與廣受歡迎的計時器之一。1951年,格拉蘇蒂的製表公司全部被收歸國有,並且被更名為 VEB Glashütter Uhrenbetriebe,曾經裝飾在許多腕錶面盤上的驕傲名稱也因此逐漸被遺忘,朗格的光芒也因而殞落,成為一個表壇的傳奇故事。

 

令人肅然起敬的鐘錶王朝遺產

瓦爾特•朗格在工廠被徵收之後遷居到 Pforzheim,1990年東西德統一後,他從家族所遺留的龐大資產中,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契機。1976年初,他頻繁的造訪其故鄉薩克遜州,並接觸位於格拉蘇蒂的鐘錶匠,之後與萬國表(IWC International Watch Co)當時66歲的總裁君特•布朗藍 (Günter Blümlein) 及瑞士沙夫豪森 (Schaffhausen) 處長,於1990年12月7日一起創立了Lange Uhren GmbH,這個日子距離他曾祖父到達薩克遜州整整相隔145年,印證了歷史也許不會如人們所說的真正重演,但卻會以非凡的方式再次展現。

 

Lange 1的大獲成功帶動了朗格中興的氣勢
Lange 1的大獲成功帶動了朗格中興的氣勢

 

剛開始,瓦爾特 •朗格試圖透過LMH集團 (Les Manufactures Horlogères) 的庇蔭,以尋求財政方面的穩定性。2000年夏天,旗下擁有全球許多知名頂級鐘錶品牌的瑞士曆峯集團並購了LMH。除了朗格之外,曆峯集團其他的品牌尚包括萬國表 (IWC)、積家(Jaeger-LeCoultre)、名士(Baume & Mercier)、伯爵(Piaget)、江詩丹唐(Vacheron Constantin)、沛納海 (Officine Panerai) 等。身處於品牌競爭如此激烈的龐大集團中,朗格雖然為規模最小的製表廠,卻以其本身對製錶精湛技藝的絕對信心,不僅無懼對手的強烈競爭,更將消費市場鎖定在金字塔頂端的客戶。

 

新一代朗格腕錶的設計與優良質感,反映了它們所繼承的偉大鐘錶資產。靈感來自鐘錶歷史上著名的朗格懷錶,包括以未經處理的德國銀精製而成的格拉蘇蒂3/4夾板、手工雕花擺輪橋板、藍鋼螺絲與K金套筒,並運用抗磨損的紅寶石軸承以固定維持齒輪運轉傳動的穩定。
新一代朗格腕錶的設計與優良質感,反映了它們所繼承的偉大鐘錶資產。靈感來自鐘錶歷史上著名的朗格懷錶,包括以未經處理的德國銀精製而成的格拉蘇蒂3/4夾板、手工雕花擺輪橋板、藍鋼螺絲與K金套筒,並運用抗磨損的紅寶石軸承以固定維持齒輪運轉傳動的穩定。

 

重現阿道夫‧朗格的製錶理念

今日,Lange Uhren GmbH 擁有超過520名的員工,為朗格腕錶製作完美機芯,並以一種藝術創作的方式投入生產之列,朗格更是目前少數擁有自製機芯能力的腕錶品牌。因為採用耗時費力的技術去完成每一枚腕錶,所以朗格的錶款系列不多,每年工廠的生產量也只有數千枚而已。在全球精挑細選的銷售網絡目前共有150家經銷商,共211個經銷點 ― 包括三家朗格專賣店。

 

 

ALS_53_manufactory

 

目前,新一代的朗格腕錶質感細膩且低調內斂,具有古典的優雅特質與和諧的設計,整個系列腕錶包含28種不同機芯,相當容易辨認,而每一枚腕錶所展現的精神,皆精準無誤的傳達出朗格的純正血統。其中,旗艦系列 LANGE 1 不只在外型上成為頂級鐘錶的全新典範,在技術上更是如此。1994年10月首度發表時,其獨特的偏心式面盤設計,以手工精心鐫刻的自製機芯令鐘錶界都驚豔不已。 LANGE 1腕錶就如同持著火炬的宣示者,向世人宣告令人引以為傲的朗格品牌捲土重來和體現值得推崇與敬重的偉大朗格傳統。

 

ALS_55_manufactory

 

當 LANGE 1 初次露面,朗格著名的大日曆視窗也首次亮相,它比一般傳統的裝置大了約4倍,喚起了世人對朗格―古特凱斯的懷想。令人回想起約翰 •克裏斯迪昂 •古特凱斯於1814年在德勒斯登為森帕歌劇院所製作的五分鐘數字鐘。

 

Datograph Perpetual
Datograph Perpetual

 

新一代朗格腕錶的設計與優良質感,反映了它們所繼承的偉大鐘錶資產。靈感來自鐘錶歷史上著名的朗格懷錶,包括以未經處理的德國銀精製而成的格拉蘇蒂3/4夾板、手工雕花擺輪橋板、藍鋼螺絲與K金套筒,並運用抗磨損的紅寶石軸承以固定維持齒輪運轉傳動的穩定。

 

每一枚朗格腕錶的擺輪橋板均以手工雕刻,讓每一枚腕錶成為獨一無二的珍寶
每一枚朗格腕錶的擺輪橋板均以手工雕刻,讓每一枚腕錶成為獨一無二的珍寶

 

品質、獨特與革新

每一枚朗格腕錶都配置有特別的機芯,在袖珍的尺寸內使用了近數千枚的零件,而幾乎所有的機芯零件都在工廠內自製完成,就連裝飾過程所需的工具與配件也在廠內自行製造。夾板、橋板、杠杆、游絲、齒輪與小齒輪等,所有零件均由朗格的製表大師用人手不辭勞苦地精製而成,之後再以藝術創作般的工序進行拋光打磨,就算是隱藏在機芯內的零件也不放過。而每一枚腕錶的擺輪橋板亦以手工雕刻,讓每一枚腕錶成為獨一無二的珍寶。所有的機芯均經過二次組裝,第一次組裝完成後,以五方位調校測試,然後再重新拆開,再次清潔每個零件,確保零件沒有經過人手的觸摸,最後再以真正的藍鋼螺絲完成組裝過程,成就一枚完美的機芯,而在腕錶離開工廠之前,更需經過好幾個星期的精準度測試。

 

ALS_43_L001_1

 

朗格的鐘錶製作大師採用了先進的科技工藝,以創造別樹一格、品質優良的腕錶為精神。為了貫徹這項理念,2003年10月正式落成啟用了全新的科技品管中心,同時也是朗格的第五個廠房。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準備,Lange Uhren GmbH創始人瓦爾特 •朗格及君特 •布朗藍的夢想在新廠房啟用之日終於成真,但令人惋惜的是,他於2001年卻因病去世。早在1993年,這兩位深具遠見人物已提出自行開發製造腕錶游絲及機芯的構想。從那一刻起,朗格的研製專家立即全心投入游絲的理論及技術的開發生產。製造過程從繪製草圖到將直徑僅有0.05毫米的游絲施以碾壓、盤繞、鍛鑄以及彎曲,每一個步驟皆以最高標準的工藝品質施作於游絲之上,以確保裝置於每一枚朗格自製機芯的游絲都能發揮最穩定的功用。2004年4月推出的 DOUBLE SPLIT 就是第一枚採用了朗格自製游絲的腕錶。

 

3207PHOTO

 

如此的理念亦完整呼應了朗格製錶歷史的精神。於1930年,創始人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之子理查• 朗格有鑒於當時腕錶機芯內慣用的Elinvar式游絲,無論彈性或硬度都無法達到他的要求,於是致力於新材質的開發。最後發現於鎳金屬中加入鈹有利於增加游絲的彈性與硬度,可補償 Elinvar式游絲的不足,並憑藉此項發明獲得「游絲合金」的專利(專利證號:529945,日期:1930/2/19)。

 

35_08PHOTO

 

一間錶廠的發展遠景,取決於不斷地發展創新以及足以成為傳世經典的動力機芯,有鑒於此,朗格對於製錶師的培訓注以大量心力,早在1878年,朗格即是德國製錶學校最早的贊助者之一。於是,1997年8月25日,朗格正式成立製錶師培訓學校,此舉不單是為了確保品牌的永續發揚,更承接起格拉蘇蒂失落已久的歷史傳統。

 

ALS_56_manufactory

 

傳統精粹,出類拔萃

今天,朗格在公司重建十八年後成功重振品牌聲威,成為國際精密製錶界中其中一個最獨特尊貴的品牌。作為一間擁有輝煌傳統的成功年輕企業,朗格既遵從傳統,也充滿抱負。兩者雖是南轅北轍,卻正好確立朗格的企業哲學。創新,是朗格相傳下來的一個使命;傳統,因為朗格的潛在價值,例如追求完美極致,擁有無比熱忱和傾注無限情感,均賦予每項設計創作方向和意義。對於朗格的製錶大師來說,每一枚新型號腕錶都糅合了過去為人所珍視的價值,同時具備開拓腕錶未來發展的設計,充份體現朗格的製錶理念:「傳統精粹,出類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