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以過來人慘痛經驗分享:玩水最好戴「潛水錶」

最近的天氣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熱」!動不動攝氏35度以上的高溫,真想一直待在冷氣房裡不出門。但一直待在室內也悶,跟三五好友去海邊或溪邊玩水消暑也是個不錯的idea。前陣子我與朋友去玩水,還嘗試了刺激的跳水。不知道是不是跳下水時衝力太強,我手中戴的Fortis Spacematic面盤產生了霧氣,它似乎進水了。這只錶從高中戴到現在,十分耐操,不過也因為這次教訓讓我以後要更加注意。以此經驗分享給各位錶迷,也藉此寫一篇現行潛水錶必須達到的標準,防水「200」米也不代表能在水中為所欲為呀!

 

錶背上的Water Resistance代表符合ISO 2281防水認證。

 

一般我們對潛水錶的認知至少要「防水」,但一直都沒有個正式規範,因此到了1990年代開始有了ISO 2281,就是一般腕錶防水檢測標準(2010年時被ISO 22810取代),內容包含水深、水壓、冷凝、溫差等測驗。如果符合以上標準,除了日常防水外,拿來從事基本水上運動都沒問題。不過真正能被稱為「潛水錶(Diver’s Watch)」則必須符合ISO-6425認證標準。

 

Seiko潛水錶符合ISO國際潛水錶規格。圖為1968自動機芯復刻款及復刻現代款,防水300米。

 

ISO-6425潛水錶認證標準誕生於1996年,擁有多項規範,除了防水至少100米外,還要測試的類目像是水壓、水中易讀性、冷凝、熱衝擊、耐鹽、各式衝撞以及抗磁性測試,符合測試的潛水錶會在錶盤上顯示Diver’s Watch XXX M(米),或是Diver’s XXX M(米),透過這些字樣區別與一般防水錶不同之處。

 

 

水壓(Water Pressure):假設腕錶標示防水100米,至少須承受1.25倍的水壓(12.5巴),才能通過水壓測試。
易讀性(Reliability Under Water):在水中25公分內能看清楚腕錶的時間資訊,因此除了指針與時標需覆以夜光外,錶圈上要有60分鐘時間顯示,每5分鐘需帶有刻度。同時為了避免因誤觸而讓設定好待在水中的時間跑掉影響安全,錶圈必須採用單向旋轉錶圈才能通過。
冷凝測驗(Condensation Test)將腕錶放在溫度介於攝氏40到45度間的板子上,等手錶達到同樣溫度時,將一滴常溫水滴在錶鏡上。一分鐘後如果這滴水乾掉,並且沒在錶鏡內側產生凝結現象,才能通過冷凝測驗。
熱衝擊測試(Thermal Shock):腕錶分別置入攝氏40度、5度再回到40度水中,在水深30公分處,各待10分鐘,其中間隔不能超過1分鐘,看腕錶會不會進水,沒進水即通過熱衝擊測試。
耐鹽測試(Resistance to Salty Water.):腕錶放在溫度介於18到25°C,每公升含30克氯化鈉的水中24小時,錶殼與錶圈如果正常運作即通過耐鹽測試。
撞擊測試(Shock Resistance) 用3公斤鎚子以每秒4.43 m/s速度撞擊腕錶9點鐘方向以及垂直鏡面處。測試後手錶每日誤差在正負60秒間即通過撞擊測試。
錶帶衝撞測試(Strap Attachment Strength Test)錶身與錶帶銜接處必須能承受200牛頓(1牛頓約等於1顆小蘋果的質量在地表所受到的地球重力),之後運作正常即通過錶帶衝撞測試。
錶冠衝擊測試(Crown Resistance)在腕錶標示防水深度1.25倍的水壓中放置10分鐘,錶冠必須承受垂直5牛頓的壓力,之後運作正常即通過錶冠衝擊測試。
抗磁測試(Magnetic Test)即便不是抗磁錶,潛水錶也必須通過三方位4,800安培/公尺的磁場測試,測試後腕錶精準度維持每日正負30秒誤差即通過抗磁測試。

 

下次將腕錶戴下水前,先確定它是基本防水、能防水,還是能潛水的腕錶!

 

之前同事寫過一篇:【腕巴學堂|第一話】旋入式錶冠要幹嘛? 我的腕錶沒有旋入式錶冠,加上戴久了沒保養,防水墊圈可能脆化,更不用說沒有符合ISO-6425的認證規範,這樣戴去玩水真的是錯誤示範。希望以自身經歷提醒大家,戴錶下水前請三思,要當一只正港的潛水錶可不簡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