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尋訪朗格的足跡:戴著Lange 1 Time Zone旅行(上)

準備前往德勒斯登之前,我上網搜尋了一下關於這座城市的景點。發現大多數遊客都會去一趟聖母教堂,在她旁邊那塊被炸下來的殘骸旁邊拍攝留念。殘骸的顏色很深,與米白色教堂用的石材好像是兩種不同年代的產物。原來教堂是重建的,但若沒人說,誰會知道她其實有43%都是原始建材,而且位置還一模一樣!瞬間,從照片中,我彷彿看到了朗格的製錶精神。

 

 

聖母教堂(Frauenkirche)
終於我站在聖母教堂面前,親眼看見她又黑又白的身軀。那是歷史的痕跡,貨真價實。她之所以會如此,當然是因為1945年2月13日晚上的那場空襲,奪走了25,000條人命,摧毀了這座城是絕大多數的建築,史稱「德勒斯登轟炸」。但是德國不只擅於保存古蹟,也擅於修復古蹟,而且一定要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甚麼方式?

 

聖母教堂(Frauenkirche)在1945年2月13日盟軍轟炸德勒斯登的行動下,變成了一堆碎石。厲害的是,重建後的教堂有45%運用了原本的建材,尤其是轟炸後留下的這面牆,更看得出新舊差異。

 

歷史照片中的聖母教堂只有兩道牆,拍攝的年份是1958,因為戰後信奉共產主義的東德政府無意重建這座具有宗教色彩的建築。她到了1994年才開始被重建,雖然過了將近50年,但是當初那些被炸下來的殘骸依舊被保留下來,而且一塊塊編號,放回在教堂的甚麼位置就放回甚麼位置。所以如今的聖母教堂有45%都是由原本的建材建成,相當驚人!當然費用也很驚人,約1.8億歐元。可貴的是其中1.1億是募款而來,而且不只是德國人捐獻,是連二次大戰盟軍的後代也一起出資把她蓋好。尤其是教堂頂端的金色十字架,雕刻他的師傅正是1945年轟炸德勒斯登的飛行員的兒子。我想這也是象徵和平最好的方式。

 

 

「強者」奧古斯特(Augustus II the Strong)
在我心中,德勒斯登最重要的人物當然是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但在對德勒斯登居民來說,應該還是「強者」奧古斯特。為什麼叫他「強者」?相傳他力大無窮,能夠徒手摺斷馬蹄,還能夠單手破牆。不過作為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選帝侯,他的統治確實為薩克森重鎮──德勒斯登帶來了一些了不起的成就。

 

這幅王侯馬列圖(Fürstenzug)最初畫於1871至1876年之間,列有薩克森王國的重要皇室成員,1904至1907年之間改用了23,000片邁森瓷片拼揍而成。圖中間騎在馬上的便是德勒斯登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強者」奧古斯特。

 

他興建了茨溫格宮(Der Dresdner Zwinger),其中的數學物理沙龍(Mathematisch-Physikalischer Salon)正是孕育朗格先生的搖籃;他還打造了一座綠穹珍寶館(Grünes Gewölbe),把自己富可敵國的收藏放在裡頭,並開放給民眾參觀;赫赫有名的邁森瓷器也是在源自於他。如今,在德勒斯登王宮旁的街道上,人們可以看見一面列出薩克森王室的大型壁畫──王侯馬列圖(Fürstenzug);那其實是用瓷片拚奏而成的,共23,000片,總長102公尺。

 

 

森帕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這輩子第一次見到Lange 1,我就被它的大日曆視窗給吸引,尤其在那樣不對稱的錶盤設計下。如果說喜歡一個人會去臉書搜尋她/他的照片、了解她/他的過去,那喜歡一只錶這麼做也是合情合理的。於是我了解到朗格的大日曆視窗源自於森帕歌劇院裡的五分鐘數字鐘,它是由朗格先生和他的師父古特凱斯(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Gutkaes)一同發明的,從此台下的觀眾不必再拿出懷錶讀時製造擾人的聲音,惹皇室生氣;也不用時時刻刻盯著鐘,畢竟它五分鐘才跳一次。這也讓其實沒那麼懂歌劇與建築的我把這座建築列為旅行德勒斯登最重要的景點。

 

森帕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在歷史上總共建了三次,1838至1841年、1871至1878年以及1977至1984年。

 

Semperoper Dresden之所以叫森帕歌劇院,是因為最初建造她的建築師就叫森帕(Gottfried Semper),他在1838年著手這項計畫,1841年正式完工,讓喜愛歌劇的皇室有了一個非常完美的娛樂環境。好吧,或許不真的完美,木造的結構使得一把火在1869年就這麼把她燒了;至於起火的原因,據說是因為後台清潔人員為了改善演出後台集結眾人的難聞氣味,點了芬香蠟燭……。1878年第二次建造的森帕歌劇院完工,這次的建造Gottfried Semper也參與其中,只不過他沒有到現場指揮(因為1871年開始重建的時候他因為先前參與革命,被下了禁令無法回到德勒斯登),而是透過1,000多封書信與他的兒子確認細節。所以森帕歌劇院也可以說是由Semper家族建造,就像朗格與他的兒子。

 

這座歌劇院或許不是世界最大,但她內涵的工藝以及工匠精神絕對是最值得敬佩的。

 

建物裡的裝潢十分講究,倒不是因為昂貴的建材,而是珍貴的工匠精神。走廊上的木材看似橡木,但1869年的大火後皇室就學到了一個教訓:不能用木材。所以這些木紋都是用畫的。怎麼畫?根據導遊的說法,是在顏料裡融入黑啤酒,形成一種特殊的透明塗層,呈現彷彿真實橡木的質感。這個方法至今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會畫,因為在1977年——也就是德勒斯登轟炸後終於著手重建時,差點找不到畫師來復原這項工藝;經過登報尋覓後,終於找來了一位73歲的老畫師,花了三年的時間把整個歌劇院裡的「偽裝的橡木」給畫完。

 

石柱及牆面上的大理石紋路都是畫師費盡時間精力繪製出來的,單單一根石柱就畫了十層,耗時兩個半月。從此可見德國人愛護歷史、文化的堅持。

 

偽裝的還不只是橡木,還有大理石。
進入展演廳之前,有一座非常漂亮的主廳,用了大約30根石柱、石牆以及在頂棚作畫。那些石柱上看似大理石的紋路就跟橡木紋石膏一樣,都是用畫的。如果說是因為1838年進口大理石成本過高的考量還可以理解,1871年重建成本持平用畫的也沒關係,但1977年從義大利進口大理石難道比人工貴?不可能。要知道把一根石柱畫成大理石需要大約兩個半月的時間,30根石柱——不,60根,因為歌劇院兩側是對稱的——要費多少工?當初在找畫師的時候還因為不同人畫出來的顏色不統一,所以全部重做。牆面的大理石紋更難,因為還得把它燙平,稍有不平整的地方就得重來。

 

舞台上方設有1841年朗格先生(Ferdinand Adolph Lange)和他的師父古特凱斯(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Gutkaes)一起發明的五分鐘數字鐘。

 

為什麼要如此費時費工費財?其實以現代的狀況運用真實的橡木也可以防止火災,進口真實的大理石也很簡單。不過,「恢復原貌」是德國人對待古蹟的方式,聖母教堂如此,森帕歌劇院如此,就連一般住宅的一磚一瓦也不能隨便更動。尤其是森帕歌劇院,體現了德國人對於維護歷史、文化的堅持;她或許不是全世界最大、最著名的歌劇院,但其中的工藝及工匠精神絕對是最值得敬佩的。

這又使我想起了朗格。

 

五分鐘數字鐘是朗格創作Lange 1及Zeitwerk的靈感,也是全世界來到德勒斯登的觀光客都要看上一眼的傑作。

 

尋訪朗格的足跡:戴著Lange 1 Time Zone旅行(中)

尋訪朗格的足跡:戴著Lange 1 Time Zone旅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