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改變鐘錶產業的石英革命(中)

談到石英錶,就得從日本發展石英錶的歷史談起,畢竟颳起石英風暴是由它們所颳起。在1950 年代逐漸從飽經二戰摧殘恢復元氣,並於1950年代中期進行「電力五年計劃」,用電力與石油取代煤炭,因此也給予需要用電的石英機芯發展契機。1959 年日本開發了一款真空管式石英時計,並送給日本廣播電台;然而高2.1 公尺、寬1.3 公尺有如衣櫃或是冰箱的龐大體積,必須擁有足夠的空間擺放,對於一般小型公司來說相當不方便。

 

Seiko船舶專用航海天文台石英鐘。

 

1962年為了供應日本海運公司的船隻定位,需要更加精準且小巧的時計,因此催生了Seiko船舶專用航海天文台石英鐘。45平方公分與30公斤的重量,大幅減少了石英時計的體積。

加上迎接1964 年的東京奧運,Seiko研發的長距離競速時計「Christal Chronometer QC-951」,更是將尺寸縮小至長20 公分、寬16公分、高7公分,重量只剩原本的十分之一;不久後研發了體積只有QC-951一半的改良版QC-952石英時計。

 

Seiko 35A石英機芯,振頻8,192赫茲,每日誤差僅有0.2秒。

 

至於成就微型化的最大關鍵技術則是Seiko獨家研發的振盪器,搭配更能節省動力的專利步進式馬達(Step Motor)。就這樣,Seiko 在1969 年的12月25日率先推出量產的Seiko Quartz Astron,搭載35A石英機芯,振頻與Beta 21同樣為8,192赫茲(現在石英錶的1/4),每日誤差僅有0.2秒。

這樣的數據對於傳統的瑞士機械錶來說根本是天方夜譚,即便一只要價不斐(45 萬日幣,約莫當時一台Toyota 的價格),但之後隨著技術成熟,加上大量生產,藉以降低成本。

 

Seiko石英錶歷史錶款(1973)。
Seiko石英錶歷史錶款(1978)。
Seiko石英錶歷史錶款(1983)。
Seiko石英錶歷史錶款(1999)。
Seiko石英錶歷史錶款(2000)。

 

另外Seiko 也大方公布已經專利化的關鍵技術,讓世界許多公司紛紛加入製作石英機芯的行列。像是德州儀器、仙童半導體公司、美國國家半導體都曾經製作過石英機芯,使石英錶的價格已經不像是一開始推出時一台日本國產車的價格,而是以親民許多的價格走入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