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游絲之王爭霸戰(五):還是合金最好?

其實游絲發展到今日,演變出矽、碳、鈦合金……等等創新材質,究竟哪一種好,似乎沒有人能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就連發展時間最長、目前已相當成熟的矽,也都無法說讓人完全倚賴。勞力士運用矽游絲的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

 

勞力士目前最廣泛使用的專利Parachrom藍游絲。

 

儘管勞力士在1990年代末便與百達翡麗及Swatch集團一起研究用矽材質製作游絲的技術,而百達翡麗及Swatch集團旗下的寶璣也都在2006年推出搭載矽游絲的錶款,然而勞力士卻一直等到2014年才發表第一款採用Syloxi矽游絲的2236自動機芯,而且是用在Datejust Pearlmaster 34女錶中,很明顯根本就沒有把矽游絲當成主力(即便勞力士為了Syloxi游絲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還取得了五項專利)。至於勞迷熱愛的Daytona、GMT-Master II、Sea-Dweller、Submariner以及2019年主打的Yacht-Master 42等運動錶款採用的,則是勞力士另一項專利的Parachrom游絲。

 

Parachrom游絲由85%的鈮以及15%的鋯組成,幾乎不受磁場及溫度變化影響,抗震能力為一般金屬游絲的十倍。

 

Parachrom是一種由85%的鈮以及15%的鋯組成的材質,其中鈮具備順磁性,氧化後會呈現藍色,鋯則有硬化的作用,兩者加在一起能使游絲達到幾乎不受磁場及溫度變化影響、抗震能力高達一般金屬游絲十倍的性能。很多人都知道,一只腕錶需要的零件勞力士幾乎都可以自己製造,包含機芯內部最關鍵的游絲。他們在廠房內將鈮、鋯這兩種元素在真空環境中以攝氏2,400度的高溫融合在一起,並在5,000伏特的電壓下以每小時20公分的速度通過冶金爐三次,形成一條長達30公分、重380克的金屬條;這條金屬大約可做出10,000條游絲。

 

Parachrom游絲採用矽游絲無法做到的寶璣式雙層設計,具良好的等時性。

 

在做出一條完整的Parachrom游絲以前,必須先將金屬條放入壓製機裡拉成線,隨著金屬線越拉越長,線的直徑也就越來越小,直到最後30公分的金屬條變成了長2公里、直徑0.1毫米的細線。接著,直徑0.1毫米的金屬線會被進一步壓成寬0.15毫米、厚度0.045毫米的扁平金屬帶,並裁減成每條22公分的長度,然後就跟製作傳統鎳鐵合金游絲一樣由人工捲成游絲狀。不同的是Parachrom游絲一律採用把末端向上繞的寶璣式雙層游絲形式,理論上來說如此作法也能夠帶來更良好的等時性,這一點是僅能以平面呈現的矽游絲無法做到的。

 

ROLEX Sea‑Dweller-Ref. 126603
黃金鋼蠔式錶殼,錶徑43/42毫米,時、分、秒、日期,3235自動上鍊機芯,Parachrom游絲,動力儲存70小時,日差±2秒,頂級天文台精密時計認證,藍寶石水晶玻璃鏡面,黃金鋼鏈帶,防水1,220米,參考售價NTD 550,500。

 

勞力士是否因為寶璣式雙層游絲結構的關係不全面使用矽游絲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只知道矽游絲同時存在著不受磁場、溫差影響等優點以及可能斷裂、無法修復的風險;又因為製作矽材質零件的方法很可能在未來的科技浪潮中被掃入歷史──好比那些正在消失的傳統技藝一樣──到時上哪找全新的矽游絲就會是一個求助無門的問題。當然,那可能是今日買錶之人絕對不會遇到的一天,不過既然矽游絲防磁、抗溫差這兩大的好處Parachrom游絲都有了(還比矽游絲耐衝擊),勞力士在生產以及運用Parachrom游絲的精準度上又表現地相當不錯(0.0001毫米的生產公差以及機芯每日正負2秒的誤差),似乎也沒有什麼非要用矽游絲的理由。

或許有時候,創新材質為鐘錶產業帶來的好處確實大到不擁抱便成了傻子,但有時候,用適當的合金延續傳統的方法製作游絲,不見得會比較差。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

 

延伸閱讀:
游絲之王爭霸戰(一):游絲到底多重要?
游絲之王爭霸戰(二):超越傳統的矽游絲?
游絲之王爭霸戰(三):超強游絲並不貴?
游絲之王爭霸戰(四):碳也能做游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