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曾士昕專欄】以工藝決勝—報時錶

報時錶又稱問錶(你問他答)或打簧錶,具有鐘錶單一功能最複雜的結構。這是在電燈與夜光塗料尚未問世之前所發明的功能,可以在暗黑的環境下得知時間,在鐘錶的發展歷程留下了重要的紀錄。報時錶除了有鐘錶基本的構造,還包括獨有的報時結構如齒輪框、蝸形輪,調速裝置、音簧與擊鎚等機件,比一般鐘錶多了近二百個零件。

 

早期懷錶配置高溫燒製的琺瑯面盤,這也是當時一般懷錶的基本配備。此外,這只Longines30年代三問計時懷錶的機芯更具有相當不錯的結構與拋磨修飾水準。

 

一般的問錶報小時會發出低音,報刻為低、高音,報分為高音。好的報時錶可以從音量、音質與節奏三個條件來判別。在音量的部份報時的聲音越大聲越好,音質則以悠揚、清脆、渾厚,具有迴音效果為佳,而節奏是指報時速度的快慢。高級的兩鎚報時錶12點59分總共是32個音節,報時長度應該落在17秒至18秒間,報時快慢適中,在聽覺的辨識度上最為清晰與和諧。如果報時速度太快則無法清楚聽取時間,太慢聽起來也不會太舒服,因此就算完全不懂錶的人只要有音感,也可以辨別好與不好。

 

報時的調速裝置採用比較後期的飛輪式,這種結構雜音較小。

 

報時錶在啟動報時機制後所發出的聲音都不會一樣,就像人類的指紋皆不相同,其中關鍵在於錶殼的形狀、材質與厚度會影響共鳴的效果,而音鎚、音簧的長度與固定位置等,則左右報時的音質。

 



調校時間需先撥動4點位置的拉桿,這是一般老懷錶常有的設計。

 

在此分享一只購於香港的30年代Longines三問計時懷錶,在購買的當下報時無法作動,啟動滑簧沒有聲音,而計時機制的部份則可正常運作,經我檢視後判斷可以修復,再與店家一陣討價還價後便宜五千港幣做為修復費用。而在這同時我也立即連絡台北的老王,並說明損壞的狀況,老王點頭說應該沒問題,於是就順利成交。像這種複雜功能懷錶在香港錢幣與古董錶展售中並不多見,原因在於目前以新款的二手或運動錶為主流,懷錶市場規模非常小,偶爾才會出現一兩只,若看到有特別的錶款就應該出手,既然屬於非主流價錢通常也好談。

 

早期Longines計時或三問報時懷錶,因為設計精良又耐用而獲獎無數。

 

Longines在二十世紀初曾經做出許多計時或三問報時懷錶,因為設計精良又耐用而獲獎無數,在30年代之前懷錶的生產都還有一定的數量。這只具有計時功能的三問報時懷錶機芯的拋磨有一定的水準,每一枚零件的拉絲,拋亮與修飾都不馬虎,可見當時的手工製錶稀鬆平常,也是中、高級品牌的必備條件。在報時的部份是標準的兩簧兩錘設計,調速裝置並非槓桿式而是屬於比較後期的飛輪式,這種結構的優點就是報時作動沒有雜音。經老王檢修後發現位於兩個擊錘間的報時發條呈現疲乏的狀況,彈性力道有些不足,因此在報小時的速度有些緩慢,尤其是在八點之後。一個將近90年的老懷錶就不要太苛求,雖然有點龜毛但勉強可以接受,畢竟購入的價錢在合理的行情之下。

 

1910年代AP三問懷錶採用結構較精密的槓桿式調速裝置。

 

老懷錶採用高溫燒製的琺瑯是很常見的,早期燒製的面盤都很均勻完美,不若現今的琺瑯面盤以放大鏡檢視坑疤不平。計時功能的部份運行正常,以位居1點與2點間的按把啟動,大秒針歸零強勁。調校時間需先撥動4點位置的拉桿,這是一般老懷錶常有的設計,優點是可以讓分針在調校後不會前後位移。而18,000的震頻,螺絲平衡擺輪與雙層藍鋼游絲則是基本配備。老古董有老靈魂,這只具有上蓋的獵錶式懷錶有厚重的金質錶殼,錶徑55毫米,除了當初購入時三問報時故障外,整體的完整度幾乎在85%以上。

 

1850年的法國製兩問懷錶,以鑰匙調時與上鍊。

 

雖然時間不能複製,但只要有好的技術鐘錶依然可以修復,一只可以珍藏的懷錶看著它的重生,也燃起了對鐘錶發展的期待與永續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