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千年歷史一手掌握!江詩丹頓Métiers d’Art四大古文明創作

縱使人類已經演進到二十一世紀,誕生於西元前的古埃及、波斯帝國、古希臘及羅馬帝國文明,依舊充滿耐人尋味的神秘色彩。身為錶壇富含歷史文化的高級品牌,江詩丹頓正擅長於此!透過與羅浮宮合作的聯合企畫,將四大古文明打造成全新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Tribute to great civilisations腕錶!演繹一段段令人歎為觀止的輝煌時代。

 

江詩丹頓與羅浮宮或許身處不同領域,然而對歷史與藝術的熱忱卻使雙方緊密連結。

 

江詩丹頓 × 羅浮宮
自2019年起,江詩丹頓與羅浮宮達成合作夥伴關係並開展了多項聯合企劃,包含支援「創世紀」座鐘(La Création du Monde)的修復工作,將這座創製於18世紀、於1754年獻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精密計時傑作完整重現。如今發表的藝術大師系列腕錶又是全新巨作。在羅浮宮的多位策展人及歷史學家的緊密配合下,江詩丹頓以羅浮宮的古代藏品為靈感,藉由四件古代文物作為各個時代中極具代表性的歷史象徵,創作出一組由四款腕錶組成的主題作品。

 

全新藝術大師系列Tribute to great civilisations腕錶以羅浮宮館藏為靈感,於錶盤上重現四大古文明。

 

這項傑作橫跨四個文明時代,主題源於羅浮宮館藏中令人驚歎的古代文物,從古埃及中王國時期的法老時代,到波斯帝國的大流士一世時代、古希臘的希臘化文明時代,以及羅馬開國皇帝奧古斯都所締造的羅馬帝國時代,每個偉大文明時期皆由一件羅浮宮館藏的珍貴文物來代表和演繹。困難的是,製錶師們必須在在直徑不到40毫米的方寸之間,呈現各個時代精美的裝飾藝術,並飾以相應的文字元素。在創作過程中,縝密工藝、珍罕匠藝及原創巧思皆彙聚於精妙迷人的時計傑作之中,與歷史上這一個個偉大瞬間遙相呼應。

 



拜2460 G4/2機芯將時間資訊放置四個角落的特性,江詩丹頓得以大面積的錶盤空間,呈現富有歷史文化的藝術。

 

機械、藝術、古文明!

全新腕錶作品皆蘊含品牌標誌性的精密藝術結構,呈現技法包括手工浮雕鑲貼、多樣化的文字和紋飾元素。拜2460 G4/2機芯將時間資訊放置四個角落的特性,江詩丹頓得以大面積的錶盤空間,呈現古羅馬馬賽克、古埃及彩繪棺槨、古希臘彩繪或浮雕的陶瓷和花瓶,以及古巴比倫時代的彩色釉面浮雕磚等藝術代表作。四款腕錶的金雕主元素均鑲貼於一層藍寶石水晶上,再鋪設於錶盤上層;這層微醺水晶膜使用了金屬噴鍍工藝,根據腕錶型號分別雕刻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古希臘文字和拉丁文字。這些文字與每枚腕錶的主題息息相關,分別是大流士宮殿創始憲章的摘錄;法老麥倫普塔(Merenptah)的王名環,蓋印於塔尼斯獅身人面像上;發現於薩莫色雷斯神廟的致諸神獻詞; 以及鐫刻在阿爾及利亞古羅馬石碑上向奧古斯都大帝獻上的禱告詞。不同的裝飾元素被安置於機芯之上,再以表層的藍寶石水晶錶鏡進行密封。

 

藍寶石水晶膜上雕刻的古希臘文字取自薩莫色雷斯神廟發掘出的一塊西元二世紀石碑上的銘文。

 

內填琺瑯和灰階琺瑯工藝

琺瑯彩繪工藝是一種裝飾技法,首先對有色玻璃或琺瑯顏料進行精細研磨,隨後與水或油進行混合,再塗覆於金屬表面。塗層經高溫燒製後,遂與基底融合成光滑表面。內填琺瑯工藝則是在事先雕空的微小凹槽中填入琺瑯釉料,然後在高溫窯爐中逐層燒製。灰階琺瑯工藝最早出現於16世紀,需要在深色琺瑯錶盤塗層上以白色琺瑯進行微繪,每層琺瑯都需經過800度以上高溫燒製。

 

琺瑯不僅考驗著細膩的筆觸,更需在精密且反覆的高溫燒製下方能完成。

 

寶石細鑲工藝

寶石細鑲工藝甚少在製錶領域上使用,這項技法將彩色寶石碎片調校排列,再精心鑲嵌於錶盤上形成特定圖案。由於每塊寶石各不相同,一些帶有紋理會更加易碎,使該工藝流程更顯精細複雜。這些寶石碎片在組合拼接後逐個被固定,但過程中不使用黏合劑。各個部分之間自然留出空隙,形成了錯落有致的畫面效果。

 

江詩丹頓的能工巧匠們選用寶石細鑲工藝打造壁畫效果。

 

石質微砌馬賽克工藝

石質微砌馬賽克工藝以精細入微的方式,對微小部件進行組裝和粘合,使密封部件的接合處盡可能不被察覺,這在製錶領域中實屬罕見。由於每顆寶石僅有0.55毫米大小,因此構成的裝飾圖案極其精美,在構圖以及寶石鑲貼方式上的精妙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錶盤外緣的裝飾元素靈感源於四世紀在以色列洛德市發現的著名馬賽克裝飾。

 

手工雕刻工藝

手工雕刻工藝通過鏤雕、浮雕或製作金屬模型的方式打造裝飾圖案。金質鑲貼採用的是名為「ramolayage」的凸雕工藝,通過剔除多餘金屬而打造出浮雕感。不可逆轉的工藝過程需要十拿九穩,力求完美無暇。手工雕刻大師首先要決定多個主幹點,從而勾勒出圖案的主要框架,然後雕刻主體,打造極其精緻的圓角,並由古銅色澤突出其輪廓。這樣的錯視技法尤其適用於創造如幻似真的景深視效。而部分外緣飾帶則通過凹雕手法進行鑿取雕刻。

 

處理獅身人面像頭部的黃金鑲貼時,手工雕刻大師面臨的一大難題是不僅要在方寸之間塑造極具表現力的面部圖案,還需在甚微小的空隙內呈現碩大的下頜鬍鬚部件。

 

古埃及王國(西元前2035年– 1680年)──Grand sphinx de Tanis獅身人面像

「Sphinx」一詞源自希臘語,通常用於指古代人首獅身的古埃及雕像(獅身人面像)。過去曾有人將其與埃及語中的「shesep-ânkh」一詞聯繫在一起。這一詞語廣義上指代雕像,在埃及人的概念中,它也意為「生動的形象」。獅身人面像作為皇室象徵,通常整齊排列於通往神殿的宗教道路兩側。這只「獅身人面像」腕錶不僅意義深遠,更彰顯了寶石石材切割的精湛工藝,其精細程度著實令人欽佩。在處理獅身人面像頭部的黃金鑲貼時,手工雕刻大師面臨的一大難題是不僅要在方寸之間塑造極具表現力的面部圖案,還需在甚微小的空隙內呈現碩大的下頜鬍鬚部件。儘管基板纖薄細巧,工藝大師們依然嫻熟使用了凸花雕刻進行浮雕創作。錶面在經銼削、噴砂和拋光後,再由工藝大師繼續給材料進行噴燒和手工上色,以突顯其深邃之感。

琺瑯主錶盤呈深藍色,通過混合藍色和黑色琺瑯,在窯爐中反覆燒製六次方能成型。塗繪於大祭司Nakht-khonsou-irou木乃伊盒上的項鍊圖飾,是錶盤裝飾元素的靈感源泉。在古埃及第二十二王朝,逝者的木乃伊會先被安放於包裹物或棺槨之中,再置於層層布料包裹黏合而成的木乃伊盒內。

 

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 – Tribute to great civilisations Grand sphinx de Tanis獅身人面像
18K 5N粉紅金錶殼,錶徑42毫米,時、分、星期、日期,內填琺瑯浮雕錶盤,內填琺瑯和灰階琺瑯工藝背景,文字經金屬噴鍍工藝雕刻在藍寶石水晶玻璃之上,2460 G4/2自動上鍊機芯,動力儲存40小時,日內瓦印記,藍寶石水晶玻璃鏡面及底蓋,防水30米,鱷魚皮錶帶,限量5只,擁有獨立編號。

 

這一精緻包裹層會再經過多重粉飾和彩繪裝飾,以眾多具有守護保佑意義的鮮豔圖案繪製而成,祈願逝者在偉大的幽冥之神Osiris和其他神靈的守護下永世長存。逝者胸部位置通常綴以一條大型項鍊,由幾何形狀及花卉圖案組合而成。項鍊外緣以內填琺瑯工藝打造的花瓣加以裝飾,呈現古舊的視覺效果。項鍊下方飾有一隻獵鷹展翅而踞,錶盤則以內填琺瑯工藝再現其羽翼圖案,絲絲入扣落於其上。最後一個文化亮點是藍寶石水晶膜上以金屬噴鍍工藝雕刻的象形文字銘文,來自塔尼斯的獅身人面像上所蓋印的王名環。銘文提及了法老麥倫普塔(Merenptah)(西元前1213年 – 1203年),他是拉美西斯二世之子和王位繼承人,內容為:「上下埃及之王,兩地之主,拉神之選中者,拉美西斯二世之子,瑪特之追隨者,賜你永生」。此款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 – Tribute to great civilisations腕錶 — Grand sphinx de Tanis獅身人面像,淋漓詮釋了古埃及法老的尊貴和威嚴。

 

錶面藝術之外,機芯自動盤也雕刻了羅浮宮東面外牆雕刻圖案。

 

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西元前559年– 330年)──Lion de Darius大流士雄獅

雄獅浮雕簷壁是在蘇撒宮殿遺址出土現場發現的裝飾元素之一,被世人發現時仍安於原位,在第一個宮殿庭院中迎接訪客。這一裝飾是波斯帝國宮殿形象的重要標識,同時在更早時期,也常見於亞述帝國和巴比倫王國的宮殿建築之中。獅子既是皇家動物,又具有神聖屬性,常見於波斯帝國和亞述帝國的皇家樂園和狩獵藏寶區中。

因此,雄獅浮雕簷壁以百獸之王的圖案宣示王權。由矽質釉面磚與石灰砂漿混合製作而成的雄獅浮雕裝飾栩栩如生,且極具感染力,是阿契美尼德波斯王朝藝術風格的典範之作。對於手工雕刻大師而言,操刀這幅極具代表性的雄獅浮雕藝術品,最終目的是實現精準演繹,複現高貴的原作中唯妙唯肖的動物肌肉和鬃毛。

 

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 – Tribute to great civilisations Lion de Darius大流士雄獅
18K 5N粉紅金錶殼,錶徑42毫米,時、分、星期、日期,金屬雕刻和內填琺瑯浮雕錶盤,寶石細鑲工藝背景,文字經金屬噴鍍工藝雕刻在藍寶石水晶玻璃之上,2460 G4/2自動上鍊機芯,動力儲存40小時,日內瓦印記,藍寶石水晶玻璃鏡面及底蓋,防水30米,鱷魚皮錶帶,限量5只,擁有獨立編號。

 

雄獅只是組成浮雕簷壁的一部分,因此錶盤背景的裝飾元素便需要還原出宮牆上的釉面磚質感。江詩丹頓的能工巧匠們選用寶石細鑲工藝打造壁畫效果。為了進一步突顯其真實質感,更精心取用了寶石石材中帶有紋理的部分。顧名思義,這類石材比普通石材更加精緻,也更加脆弱,工藝難度可見一斑。切割寶石石材會造成大量浪費,因此工匠們相繼採購了三次石材,方才獲得69塊外觀和尺寸各異的鑲嵌部件。與宮殿庭院中的浮雕簷壁原作相比,錶盤採用的寶石石材色調明顯更為鮮亮,只為重現歲月變遷前浮雕色彩的灼灼光華。因受顏色限制,加上鑲嵌工藝的技術難度,可供選擇的寶石石材寥寥無幾,最終僅有綠松石和黃色血斑碧玉脫穎而出。

 

在69塊寶石鑲嵌工藝之上,放置印有古波斯語銘文的藍寶石水晶盤,用古老的文化堆疊出深刻層次。

 

錶盤外緣的裝飾圖案取自大流士宮殿內同樣著名的作品:弓箭手浮雕簷壁(The Frieze of Archers)。這些緊密相銜的三角形裝飾圖案採用鐫刻金屬和內填琺瑯製作而成,呈現出歷經歲月的風貌。藍寶石水晶膜上採用金屬噴鍍工藝雕刻的楔形文字摘錄自古波斯語銘文,這段文字鐫刻在大流士宮殿的創始憲章中,是大流士登基後最早記錄的名言之一。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 – Tribute to great civilisations腕錶 — Lion de Darius大流士雄獅,向世人再現大流士宮殿的昔日輝煌。

 

由矽質釉面磚與石灰砂漿混合製作而成的雄獅浮雕裝飾栩栩如生。

 

古希臘安提柯王朝(西元前277年– 168年)──Victoire de Samothrace勝利女神

勝利女神在希臘語中原名尼姬(Niké),這尊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像是希臘化文明時代雕像傳統中無與倫比的藝術傑作,其大理石雕塑技藝出神入化,結構設計巧捷萬端,唯妙唯肖描繪了勝利女神肅立於戰艦船首的景象。雕塑家的姓名不詳,但其鬼斧神工不禁令人聯想到裝飾在帕加馬王國宙斯祭壇(西元前180年–160年)四周的巨靈之戰浮雕人物。這兩件作品都是西元前二世紀雕塑藝術蓬勃發展的最佳時代佐證。這一作品被視為薩摩色雷斯島聖殿中供奉的一眾貢品之一。在爭奪東地中海控制權的這段時期,為了感謝仁慈的神靈的庇護,並紀念海軍取得勝利或順利脫險,人們獻上了大量的貢品。而與勝利女神像息息相關的通常指的是西元前190年到189年間在小亞細亞海岸爆發的賽德和邁昂尼蘇斯戰役。這兩場戰役中,帕加馬王國通過與羅德人和羅馬人結盟,戰勝其宿敵安提阿和馬其頓王國。勝利女神像的衣裙在風中揚起,大片飄逸織物在其雙腿之間形成明顯褶皺,想要再現這其中所有微妙之處,這對手工雕刻大師而言實為一大艱巨挑戰。

 

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 – Tribute to great civilisations Victoire de Samothrace勝利女神
18K白金錶殼,錶徑42毫米,時、分、星期、日期,手工雕刻金質浮雕錶盤,灰階琺瑯和琺瑯工藝背景,文字經金屬噴鍍工藝雕刻在藍寶石水晶玻璃之上,2460 G4/2自動上鍊機芯,動力儲存40小時,日內瓦印記,藍寶石水晶玻璃鏡面及底蓋,防水30米,鱷魚皮錶帶,限量5只,擁有獨立編號。

 

主錶盤中央飾以棕色琺瑯,這種極難調製的琺瑯色需要混合現已停產的稀有琺瑯顏料,並在窯爐內進行六次燒製方才得以呈現。錶盤外沿的裝飾採用灰階琺瑯工藝,圖案原型取自兩隻古希臘陶瓷花瓶。陶器上飾以紅漆幾何圖形,綴有葉形或幾何圖案的裝飾元素,皆在錶盤上以琺瑯工藝進行了還原。錶盤外圈飾以線雕工藝,呈現金質浮雕效果,其設計靈感源於西元前一世紀的帕加馬花瓶,一件被公認為大理石淺浮雕傑作。藍寶石水晶膜上雕刻的古希臘文字取自薩莫色雷斯神廟發掘出的一塊西元二世紀石碑上的銘文。經過金屬噴鍍工藝描繪勝利女神的英姿。出於對島上神秘諸神的崇敬與感激之心,在蘇格拉底的指引下,雅典人創作了一系列雕塑作品,勝利女神便是其中之一。古希臘的文明智慧和榮耀,在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 – Tribute to great civilisations腕錶 —Victoire de Samothrace勝利女神上依然熠熠生輝。

 

手工雕刻工藝通過鏤雕、浮雕或製作金屬模型的方式打造裝飾圖案。金質鑲貼採用名為「ramolayage」的凸雕工藝,通過剔除多餘金屬而打造出浮雕感。

 

朱里亞· 克勞狄王朝時期的羅馬帝國(西元前27年–西元68年)──Buste d’Auguste奧古斯都半身像

相比其他加冕雕像,頭戴橡樹葉花環的奧古斯都在這座大理石半身像中盡顯成熟氣息。通常這一時刻會被認為與西元前27年在元老院的榮譽加冕相關,當時年方36歲的奧古斯都,標誌著羅馬帝國時代的到來,然而雕像中的人物面容似乎50歲有餘。正如屢見不鮮的此類人物刻畫,這位元首的發縷茂密地落在額前。從雕像上我們看到一位逐漸步入老年的君主,容顏顯得些許憔悴,但仍顯威嚴肅穆。正如古羅馬鑄幣工坊在帝國各地發行硬幣時一樣,奧古斯都的五官在鑄刻的頭像中都已經過美化。半身像的胸鎧武裝還展示出奧古斯都大帝的軍閥形象,強調其權力來自於公民意願,儘管並不符實。錶盤上的金質雕刻鑲貼細緻重現了奧古斯都半身像,呈現引人注目的人物風韻,斗篷懸垂於胸鎧之外,由一隻搭扣連接,其褶皺層次與橡樹葉頭冠箍住的捲髮交相呼應。

 

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 – Tribute to great civilisations Buste d’Auguste奧古斯都半身像
18K白金錶殼,錶徑42毫米,時、分、星期、日期,手工雕刻黃金浮雕錶盤,內填琺瑯和石質微砌馬賽克工藝背景,文字經金屬噴鍍工藝雕刻在藍寶石水晶玻璃之上,2460 G4/2自動上鍊機芯,動力儲存40小時,日內瓦印記,藍寶石水晶玻璃鏡面及底蓋,防水30米,鱷魚皮錶帶,限量5只,擁有獨立編號。

 

錶盤中央採用藍綠色琺瑯裝飾,而其邊緣則精心地飾有石質微砌馬賽克。在這款腕錶中,錶盤外緣的裝飾元素靈感正是來源於四世紀在以色列洛德市發現的著名馬賽克裝飾。工藝大師面臨的困難在於如果在擺放和粘合這些微小硬石碎片時出現失誤,就需要為作為底座的大明火琺瑯錶盤重新上釉。因此在調整碎石時需要精益求精,以遵循圖案輪廓,並確保其顏色一致。他們也需要在不藉助任何工具的條件下,僅以肉眼就完成為相同色調的碎石進行配對的工序。

 

在這款腕錶中,錶盤外緣的微砌馬賽克使用了不少於七種石料,共計660塊,包括石英石、美蛋白石、藍線石、血斑石、紅碧玉、石榴石和紅砂金石。

 

這幅微砌馬賽克的最終成品使用了不少於七種石料,共計660塊,包括石英石、美蛋白石、藍線石、血斑石、紅碧玉、石榴石和紅砂金石。錶盤外緣的白金浮雕採用了線雕技法,並在窯爐中不停燒製以達至所需顏色,其靈感源自另一幅以動物音樂家為主題的馬賽克作品,同樣來自四世紀,發現於突尼西亞東部港口城市蘇塞。在鑲貼金質奧古斯都半身像的藍寶石水晶膜上,鑱刻著對Rusicada市(現位於阿爾及利亞斯基克達省)神聖守護者 Genius的拉丁文字禱告詞。文字中紀念了一位當地高官在就職儀式時向奧古斯都致以崇高敬意並為其誠摯祈福,正好呼應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 – Tribute to great civilisations腕錶 — Buste d’Auguste奧古斯都半身像完美詮釋了開國大帝不朽的威嚴和氣度。

 

錶盤上的金質雕刻鑲貼細緻重現了奧古斯都半身像,斗篷懸垂於胸鎧之外,由一隻搭扣連接,其褶皺層次與橡樹葉頭冠箍住的捲髮交相呼應。

 

更多江詩丹頓相關報導
更多即時鐘錶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