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François Mojon。你可能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是對於他雙手曾經創造過的鐘錶作品,你肯定有所耳聞。
Mojon從小在家庭的影響下,展現對機械工程的興趣與天份,在加入鐘錶業的早年曾服務於Swatch集團、IWC等業內巨頭中。2005年,他創辦自己的機芯設計與製造公司Chronode,成為許多熱門腕錶作品後的幕後功臣。至於讓Mojon之名響徹錶界的關鍵,那就是2010年與Harry Winston聯手打造的Opus X。
Opus X的主錶盤上共有三個小錶盤,最大的指示小時,中型的指示分鐘,最小的則是小秒針。通常在描述面盤布局時,用幾點鐘位置來定位小錶盤應該是最直觀的選擇,但在Opus X身上,這可行不通——因為小錶盤的位置,隨時都在改變。
Opus X的主錶盤以24小時為一週的速度順時鐘旋轉,整組小錶盤便隨之「公轉」,其中一枚搶眼的黃色指針更能搭配外圍1~24的數字時標顯示另一個時區。更細節的是,每個小錶盤在公轉的同時會以逆時針方向「自轉」,抵銷旋轉造成的角度變化,使時間顯示永遠保持水平方向可閱讀的狀態。就像一顆顆行星組成的袖珍星系,規律且和諧地交互運作。
這種奇妙無比的「行星式顯時」,完美地彰顯出Mojon過人的複雜機械造詣,也為他奪下當年GPHG的最佳製錶師獎。厲害的是,從Mojon針對類似結構的後續發展來看,他似乎總是能在大小錶盤的旋轉交互之間,找出不同面向的表現手法。好比愛馬仕與他合作打造的Arceau L’heure de la lune,同樣是讓小錶盤旋轉,但因為固定在主錶盤上的兩輪明月,這兩個旋轉小錶盤頓時成為太陽光照射不到的陰影。透過純粹的機械巧思,徹底翻轉作法邏輯早已根深蒂固的月相功能。
甚至,直到今日,Mojon大師仍在探索行星顯時的新可能性。最新一次的心血結晶,就亮相於他參與創辦的品牌Cyrus。2024年的Watches & Wonders錶展上,儘管各品牌新作品五花八門,令人眼花撩亂,Cyrus的Etheral腕錶的吸睛程度缺絲毫不亞於任何人。畢竟,Cyrus罕見地使用了較為傳統的圓錶殼,卻又在其中呈現特殊至極的格局。Etheral腕錶的錶盤上,最主要的元素是一個大型的三角叉,一端頂點有一枚白色箭頭;三角叉的下方有兩個傾斜18度的數字圓盤,一個圓盤上有0~9所有的數字,另一個則僅有0、1與2。
在三角叉與小時盤之外,兩組傾斜20度的飛行陀飛輪各自運轉,將震頻傳導至走時結構,相互串聯。當發條上緊,錶盤整體以一小時一週的速度旋轉,所有零件便同步地各司其職。大三角叉的白色箭頭永遠朝外,指出分鐘;兩個帶有數字的圓盤在小時交替的瞬間同時跳動,分別勝任小時的十位與個位數字。
不同速度的旋轉、不同角度的傾斜、不同形狀的層層堆疊,這片名為Etheral的星系,似乎相較於過去加倍地多采多姿。當然,這些時間資訊無時無刻都可以從水平方向正常閱讀,這從Opus X到Arceau再到Etheral的功能性堅持,依然毫無妥協。
Mojon手中繁複而特殊的機械功能,使他被世人冠上大師之名,然而當走到了大師的境界,是追求極繁還是極簡,都只在一念之間。與Opus X、Arceau與Etheral等作品相比較,Mojon創作出的三針機芯,精采程度絲毫不低於其後。Mojon對Chronode研發基礎機芯時的自我要求非常高,除了基本的走時精準之外,亦追求高度的客製可塑性。
除了對於外觀造型的客製化之外,Chronode更看重機芯在加裝額外功能模組時的方便程度。就像Cyrus相當知名的DICE雙獨立計時腕錶以及GMT逆跳兩地時間腕錶,這些作品都是基於Chronode C102自動上鍊機芯的結構,額外導入模組的成果。
在除了Mojon自己擁有的Cyrus之外,Chronode產出的基礎機芯不僅廣受歡迎,甚至在一些品牌開宗立派時扮演重要角色。例如Czapek,這個2012年創立的獨立品牌所推出的第一個系列Quai des Bergues,其中搭載的SXH1手動上鍊機芯便是由Mojon與Chronode製作。雙發條盒提供長達七日的動力,齒輪造型呈現相當傳統的車輪樣貌;擒縱系統對齊發條盒的中央分界,噴砂處理的橋板大範圍覆蓋輪系,工整且和諧。
由於Czapek的成立是幾位錶界人士為了復興19世紀製錶大師François Czapek的名號,Quai des Bergues的創作理念也在於致敬大師傑作,所以SXH1的結構是Chronode參考François Czapek的懷錶機芯特別客製的。毫無疑問地,Quai des Bergues由內到外都稱職地宣示了Czapek的初衷,而且端看現在品牌在市場上的知名度,這只腕錶的確為Czapek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有趣的是,在約莫10年後,Mojon與Chronode又一次地成為一個新興品牌築基的元老級夥伴。Fleming,這個名稱來自創辦人Thomas Fleming,一位美國年輕收藏家。他在疫情期間開始把自己對鐘錶收藏的熱情轉化為創建品牌的養分,並在2023年圓夢。Fleming立刻展現強大的實力與決心,品牌在創立後的第一件作品Series 1所搭載的機芯FM-01便求得Mojon與Chronode負責製作,結構取材自C101手動上鍊機芯,零件的造型則是專為Fleming設計。值得一提的是,Series 1的面盤也大有來頭,由Kari Voutilainen與他擁有的工作室Comblémine負責製造。現在的Fleming已經逐漸吸引慧眼藏家的注意,未來發展的方向似乎也日漸清晰。
鐘錶,始終在追求創造與突破。這是一趟循序漸竟且永無止境的旅程,由每一位為鐘錶而賣力的有志之士結伴同行。這條路上有活耀於台前的市場明星,有戴著放大鏡、拿著細小工具的傳統職人,也有像Jean-François Mojon這樣,不斷嘗試開闢機械可能的工程學者。當所有人聚集在一起,生硬而冰冷的齒輪零件才能彼此牽絆,運轉出生機盎然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