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Ana Gauthier握著畫筆,用精細的毛刷在不到一個指節大的面盤上,將釉料一筆一畫緩緩、均勻地鋪成一片蔚藍;好像畫水彩畫一樣。不一樣的是,無論是釉料與水的比例,還是塗抹在面盤上的厚度、密度,成功需要多年的技術與經驗,失敗,卻存在於每一個不小心的瞬間。
儘管Ana在瓷器上作畫的經驗已經超過20年,對她而言,經驗可以延續,但沒有一面琺瑯錶盤是容易的;尤其在她以及她那高標準的先生Romain Gauthier的堅持下。
是的,Ana不僅是Romain的妻子,也是製作Romain Gauthier琺瑯錶盤的師傅。如果曾經去過他們的錶廠,或許已見過她在房間裡繪製面盤的樣子。前陣子與Romain一起來台出席琺瑯工藝活動,則讓Ana十分難得地公開示範這項技術。當然,琺瑯工藝往往有既定的流程。以Romain Gauthier的琺瑯錶盤來說,首先會將釉料從塊狀研磨成極為細小的粉狀、加水混合畫在K金製的面盤上,送進烤箱以攝氏780至840度的高溫燒製;其中光是正面,就反覆繪、燒8到12次,人們幾乎完全沒有機會看見的背面,也會經過兩次繪製、燒製的工序,確保完成的面盤不會出現因高溫燃燒導致微微彎曲的狀況。最後,以「黑色拋光」等級的打磨,讓琺瑯面盤閃閃發亮。
但,即便流程明確,什麼顏色的釉料要加多少量的水混合才能剛好、均勻地附著在面盤上,甚至同一種顏色的面盤每一次燒製的狀態,從來就沒有標準化、完全一致的可能。其中最不可能避免的,大概就是燒製過程中因空氣而在琺瑯表面產生的泡泡,就算非常微小,對於一件以微米為單位計算公差的作品來說,已足夠成為「瑕疵」。面對如此瑕疵,Ana會特別用工具將泡泡戳破、填入些微的釉料再重新燒製一次,直到她與Romain滿意為止。不過Romain也坦承,天底下沒有真正完美的琺瑯錶盤。有時候他們得接受一些存在但其實沒那麼礙眼的泡泡,有時候那些微小的泡泡反而表現出另一種具有深度的視覺效果。重點是當你太過於挑剔泡泡,很可能在重新燒製的過程中,破壞到原本完美無缺的地方。
此刻,在完美與注定不完美之間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就是品牌的實力了。而Romain Gauthier,向來做得漂亮!
更多Romain Gauthier相關報導
更多即時鐘錶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