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詮釋精密製錶的極致美學:朗格 RICHARD LANGE系列

在鐘錶的世界裡,時間不僅是數字的流轉,更是一場精密與藝術的對話。德國製錶品牌 A. Lange & Söhne(朗格),以嚴謹的薩克森工藝書寫傳奇,而在這部史詩般的篇章中,有兩位不可忽視的名字: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與其長子理查.朗格(Richard Lange)。如果說父親開創了一個製錶的時代,那麼 Richard Lange 則以科學與技藝,為時間標定了精準的極限。他不僅繼承了父親的志業,更在精密製錶領域留下不可磨滅的貢獻。

 

朗格為了向Richard Lange這位傑出的製錶家致敬,推出「RICHARD LANGE」系列,承載傳統天文台時計的精神,並以現代工藝,賦予時間嶄新的生命。

 

Richard Lange先生與在金屬合金中加入鈹能提升彈性的No.529945專利。

 

理查.朗格的傳承:精密製錶的薩克森精神

1845 年,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在德國薩克森州的格拉蘇蒂(Glashütte)創立製錶工坊,開啟了朗格精密製錶的傳奇。他不僅改變了當地的製錶產業,更憑藉極致精準的懷錶,奠定了品牌的聲望。他的長子理查.朗格是一位富有創新意念的製錶師,也是當時備受敬重的傑出科學家。他的許多發明和專利,為精密製錶帶來不少啟發,尤其在材質與擒縱系統的革新上,對現代時計發展影響深遠。比如說在一篇1930年著名的專利申請中他便指出,只需少量的鈹,便對改善擺輪游絲的運作速率有著明顯的影響。

 

擺輪游絲(或簡稱游絲)是所有機械機芯的靈魂所在,直接影響到速率的準確度。朗格是少數具備自製游絲能力的製錶廠,圖為朗格游絲製作過程中,透過機器將金屬線拉成細線的情形。

 

擺輪與擺輪游絲是一切精準計時的起點,徹底掌握其製作技術,才稱得上自製機芯專家。

 

RICHARD LANGE 系列:當代天文台錶的極致演繹

這是一個屬於時間的故事,也是理性與美學並行的實踐。2006 年,朗格推出「RICHARD LANGE」系列,以天文台時計的標準,重新定義高級製錶的精密度。朗格深諳時間的嚴苛,亦洞察讀時的藝術,因此,這個系列的腕錶以冷靜克制的設計,訴說著時間的純粹與精確。

 

Richard Lange在1932年10月29日辭世,享年86歲。他的傳奇透過朗格以他命名的腕錶系列延續至今。RICHARD LANGE腕錶系列作品的高準確度、絕佳可讀性、可靠性及穩定性,完全符合Richard Lange所定下的嚴格標準。圖為玫瑰金版本RICHARD LANGE大三針腕錶。

 

朗格發表RICHARD LANGE腕錶系列的目標,在於實現「極致的精準度」及「清晰的讀時度」。所有本系列的腕錶都致力於結合朗格製錶大師對最新科技的獨到見解,以及理查.朗格的發明。其中,朗格的擺輪游絲充分體現力求精確的決心,確保腕錶精準無比;其他裝置亦提高了腕錶系列的精準性能,當中包括恆定動力擒縱系統、陀飛輪和芝麻鏈傳動系統等。

 

朗格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腕錶備有芝麻鍊傳動系統與一分鐘陀飛輪︒

 

RICHARD LANGE 大三針腕錶(2006年)

第一眼望去,這是一款最純粹的朗格腕錶。40.5 毫米的錶殼,白色琺瑯錶盤,黑色羅馬數字,藍鋼指針,彷彿回到 19 世紀科學家書桌上的天文台時計。RICHARD LANGE 大三針腕錶承襲 1930 年代朗格大型天文台懷錶(編號 83193)的設計,以 L041.2 型手動上鍊機芯為核心,確保每日計時的誤差微乎其微。這款腕錶猶如時間的秤桿,測量著理性的精確,也衡量著佩戴者對製錶藝術的尊重。

 

朗格 Richard Lange
18K玫瑰金錶殼,錶徑40.5毫米,時、分、秒,L041.2手上鍊機芯,動力儲能38小時,藍寶石水晶玻璃鏡面及底蓋,鱷魚皮錶帶。

 

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2011年)

如果說精準是一場極致的追求,那麼陀飛輪便是對抗地心引力最具詩意的解答。2011 年,朗格推出 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芝麻鍊陀飛輪腕錶,顧名思義,結合芝麻鍊傳動系統與一分鐘陀飛輪,確保動力輸出的穩定性。腕錶以薩克森精密製錶師兼天文學家約翰.海因里希.賽菲爾特(Johann Heinrich Sey-ffert)早期製作的航海精密整時器(編號93)的設計佈局為藍本,在錶盤上選擇以三角幾何方式顯示時、分、秒,讓彼此間不會互相重疊,即使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依然易於讀時。

 

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的設計靈感來自薩克森精密製錶師兼天文學家約翰.海因里希.賽菲爾特(Johann Heinrich Sey-ffert)早期製作的航海精密整時器。

 

41.9 毫米的錶殼內所搭載的L072.1 手上鍊機芯展現頂級製錶技術,而錶盤上的圓形切口,更將陀飛輪的精妙運作展露無遺,彷彿揭開時間運行的秘密。

 

Richard Lange Tourbillon“Pour le Mérite”
18K玫瑰金或鉑金錶殼,直徑41.9毫米,朗格自製L072.1機芯,手動上鏈、芝麻鏈傳動系統,36小時動力儲存,時、分、小秒盤時間顯示;配備專利停秒性能的一分鐘陀飛輪;配備精巧顯示器的錶盤。
Richard Lange Tourbillon“Pour le Mérite”鉑金錶殼版本

 

RICHARD LANGE Perpetual Calendar “Terraluna”(2014年)

天文台時計的魅力,不僅來自其精準性,亦來自對宇宙規律的掌握。2014 年,朗格推出 RICHARD LANGE Perpetual Calendar “Terraluna”,融合萬年曆與軌跡月相顯示。錶盤同樣採用整時器的佈局,12時位置設有朗格標誌性的大日曆顯示,錶盤左、右兩側設有星期和月份顯示的小型視窗,閨年顯示設於分鐘圈數字「15」右側的小圓窗內。萬年曆裝置經設定後,所有日曆顯示均可瞬間推進,確保各項顯示在任何時候都清晰無誤。

 

朗格 Richard Lange Perpetual Calendar “Terraluna”
18K玫瑰金錶殼,錶徑45.5毫米,時、分、秒、大日曆、星期、月份、閏年萬年曆、動力儲存顯示、萬年曆快調按把、錶背軌跡月相、日夜顯示,L096.1手上鍊機芯,動力儲能336小時(14日) ,藍寶石水晶玻璃鏡面及底蓋,鱷魚皮錶帶。

 

腕錶所搭載的L096.1 機芯的月相顯示裝置準確無比,1058 年內僅需校正一天。而當翻轉腕錶,背面的星空圖映入眼簾,彷彿將無垠的宇宙濃縮於方寸之間,這不僅是一款時計,更是一部關於時間的天文詩篇。

 

Richard Lange Perpetual Calendar “Terraluna”錶背所呈現的軌跡月相顯示堪稱精密製錶領域的嶄新傑作。此精確無比的裝置,描繪出相對地球和太陽的月球軌跡變化位置。其運作建基於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用以確定星體軌跡和高度的計算結果。在望遠鏡發明之前,他對行星位置的觀測是最為精確的。

 

RICHARD LANGE Jumping Seconds(2016年)

時間是連續的,亦是跳動的。朗格於 2016 年推出 RICHARD LANGE Jumping Seconds,搭載跳秒裝置與恆定動力擒縱系統,確保秒針每秒精準跳動一次。要讓秒針跳動其實不難,因為所有機械錶的秒針基本上都是跳著前進的。只不過不是每秒跳一下,而是五下、六下、八下或十下。要讓秒針每秒跳一下就有些複雜了。剖析Richard Lange Jumping Seconds的機芯,會發現它具備兩個輪系,一個從發條盒延伸到擺輪,一個從發條盒的另一端延伸到秒針。當轉動錶冠為腕錶上鍊,發條盒提供的能量就會向兩個輪系傳送出去,擺輪得到了動能開始擺動,讓擒縱叉與擒縱輪產生每秒接觸六次的規律,秒針也會同時接收到前進的動力。

 

朗格 Richard Lange Jumping Seconds跳秒錶
950鉑金錶殼,錶徑39.9毫米,時、分、跳秒秒針、秒針歸零裝置、動力儲存顯示,L094.1手上鍊機芯,動力儲能42小時,藍寶石水晶玻璃鏡面及底蓋,鱷魚皮錶帶。

 

在Richard Lange Jumping Seconds的39.9 毫米錶殼內搭載的是精密的 L094.1 手上鍊機芯,讓腕錶秒針每日推進 6,400 次,並提供 42 小時動力儲存。這不僅是一項技術成就,更是一種哲學觀點:每一秒,都是獨立的個體,亦是永恆流動的一部分。

 

Richard Lange Jumping Seconds搭載朗格錶廠自製L094.1型手上鍊機芯,動力儲存42小時,符合朗格最嚴格的品質標準,手工精心修飾並組裝,五方位精密調校,自製恆定動力擒縱系統和恆動游絲,夾板和橋板由未經處理的德國銀製造,手工雕刻擺輪夾板。

 

當 Richard Lange 在 19 世紀探索時間的奧秘,他或許未曾預料到,這份對精準的執著,會在百年後以嶄新的形式延續。朗格RICHARD LANGE系列腕錶不僅是對時間最純粹的敬意,亦是對朗格製錶藝術最極致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