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是全球領先的粒子物理學實驗室,致力於讓下一代更易接觸科學。作為開創性的外展中心,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及社會基金會(CERN &Society Foundation)透過各項實踐教育活動,激發年輕一代與生俱來的求知欲。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與勞力士共同秉持著探索發現精神,雙方之間的深厚淵源可追溯至1956年。當時,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科學家受託對一新款勞力士腕錶進行非正式測試。此款腕錶精準可靠,能夠抵抗強大磁力影響,包括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粒子加速器所用的磁力。如今,雙方合作關係仍在延續,共同啟迪著下一代科學探索者。勞力士亦成為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及社會基金會的冠名合作夥伴。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Perpetual Planet Initiative)支持基金會使命,力求使人們更為認識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開創性工作。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廣袤園區位於日內瓦以北不遠處。人類就是在這裡,於2012年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 particle)。在這裡,物理學家、工程師、博士生及教育者專注解答有關宇宙的根本問題。這項工作需要匯集全球各地的傑出智慧和先進技術,而激發探索的動力源自於人類超越國界或文化限制的內在本能且。在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的襄助下,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及社會基金會努力激發未來科學探索者的無畏求索精神,為他們以科學為指引的人生,奠定基石。
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看來,科學是一種影響著人類生活各方面的基礎語言。 1989年,提姆.柏納斯–李(Tim Berners-Lee)正是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發明了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之後,對粒子物理學的研究又催生了如今得到廣泛應用的觸控螢幕。
教育既能啟迪年輕群體,又能全方位影響人們的生活——這項理念在「科學之門」(Science Gateway)得到充分體現。這座碳中和建築由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設計,由勞力士支持建造,於2023年10月開幕,現已向大眾開放。
在「科學之門」,訪客可以體驗互動式展覽,在真實運作的實驗室內親自參與實驗,並參觀可容納九百人的演講廳。所有活動皆旨在以通俗易懂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培養訪客對周遭世界運行法則的好奇心。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物理學家兼教育者安娜塔西亞.泰莎麗(Anastasia Tezari)表示,組織鼓勵訪客參與「開放式探索」工作坊,並為學員提供材料及基本指導,供其驗證概念和培養協同工作能力。
「全世界都應了解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科研動態,因為我們每天都有新發現,並向宇宙起源之謎與萬物運行規律更近一步。」
安娜塔西亞.泰莎麗,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科學之門」科學教育者
為啟發具有求知欲的年輕人,勞力士支持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及社會基金會的多項教育活動。世界高中生粒子加速器設計競賽(Beamline for Schools)即為一例。這項年度賽事為全球高中生提供了參觀歐洲核子研究組織、設計粒子物理學實驗並在光束線中驗證假設的寶貴機會。光束線是指粒子束沿著加速器特定路徑運動的軌跡。該競賽的競爭十分激烈。2024年,共有來自78個國家及地區的461支團隊提交方案。作為2024年競賽的獲獎得主之一,日本高中生佐佐木柚榎(Yuzuka Sasaki)表示:「我們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宇宙射線的測量,以及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數據獲取系統的應用。不過,我們也在錯誤中成長,既能與研究人員交流溝通,也能自由探索發現。」
世界高中生粒子加速器設計競賽的技術統籌馬可斯.約斯(Markus Joos)認為,無論學生選擇進入學術領域,還是將他們從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獲得的問題解決能力應用於其他行業,個人發展都是關鍵。「年輕科學家通常很快就會確定專業方向,但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他們可以參與從電子到通訊等各個領域的項目。對我而言,學生的成長和科學知識同樣重要。」
六十多年前,勞力士與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建立合作關係,並延續至今。如今,這段合作關係在啟發下一代科學探索者的共同願景下歷久彌堅。
「若無勞力士襄助,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便無法觸及並培養如此眾多的年輕人。作為合作夥伴及長期支持者,勞力士大大提升了我們吸引大眾了解科研工作的能力。」
夏綠蒂.林伯格.瓦拉考勒(Charlotte Lindberg Warakaulle),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國際關係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