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瑞士,空氣中瀰漫著青草與松木的清香。當我們搭車進入Neuchâtel省的Val-de-Travers,沿著蜿蜒的山路抵達Fleurier,彷彿進入了文人筆下那遠離喧囂的靜謐角落。這裡沒有日內瓦的繁華璀璨,卻深植著瑞士製錶的厚實根基。1730年,Vaucher家族將製錶技藝引入Fleurier,從此,這座小鎮的命脈便與鐘錶業緊密相連。1920年,當地人Charles-Edouard Guillaume因發明Invar與Elinvar合金榮獲諾貝爾獎,更為Fleurier的製錶地位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Fleurier不僅是技術的搖籃,更是藝術的殿堂。與Chopard、Parmigiani Fleurier和Hermès等品牌共享這片沃土的BOVET播威,以其獨特的東方情韻脫穎而出。或許是創辦人Edouard Bovet從製作鐘錶出口到中國發跡的淵源,播威的錶款總帶著一絲溫婉的異國風情,仿佛訴說著跨越山海的故事。從19世紀遠銷清廷的懷錶,到今日的陀飛輪與萬年曆腕錶,播威以精湛的複雜功能結合金雕工藝和微繪藝術,將時間化作一幅幅詩意的畫卷。這所有淵源際會,在筆者造訪Bovet總部所在的Château de Môtiers得到了完整的解答。
歷史與未來的交響:Château de Môtiers
在能俯瞰Val-de-Travers地區Fleurier與Môtiers小鎮的山丘上,矗立著一座石砌的Château de Môtiers古堡。最早由納沙泰爾伯爵魯道夫四世(Rodolphe IV)於十四世紀初開始建造,1835年由經商有成的Bovet家族成員Henri-François Dubois-Bovet購入,其後在1957年捐贈給納沙泰爾州,成為當地著名的古蹟和旅遊景點。由於古堡的維護成本甚高,加上有鑑於Pascal Raffy先生自2001年收購Bovet後的卓越貢獻,納沙泰爾州提議由他進行收購。熱愛播威錶歷史的Pascal Raffy怎能抗拒這個將播威「帶回起源之地」的機會,於是在2006年正式收購了Château de Môtiers。
其後,Château de Môtiers在保留其歷史真實性與重要性的情況下,經過全面翻修,成為播威的總部,並設置了高級製錶工坊。參訪的貴賓首先會來到方形石塔旁、單層建築裡的接待室,這裡同時有一間絕美的展示廳,賓客在此可俯瞰山谷全景,並欣賞播威悠遠歷史裡的一些懷錶與腕錶作品。
與其相對的,則是另一棟容納了寬敞辦公空間的主建築。一座螺旋樓梯通往高級製錶工房的閣樓,裸露的木頭結構輝映著潔白牆面,製錶師們在這裡對播威腕錶進行手工裝飾、組裝以及最終的品質檢查。現代製錶講求潔淨明亮的工作環境,空氣品質更需達到醫療潔淨等級,才能杜絕灰塵與微粒對機械錶美觀與功能上的影響。為了在歷史悠久的古堡內進行這些高品質工序,播威足足耗時數年翻修,除了加裝密封屋頂、門窗外,還導入高科技通風系統,確保工坊內維持高壓,防止灰塵進入。相對於許多奢華錶廠選擇進駐或搬遷到玻璃與金屬建構的新廠房內,播威不僅掌握了回到品牌重要歷史古蹟的機會,更成功克服將古老建築改造成現代製造廠的挑戰,完全展現了Bovet承襲百年美麗傳統的決心和毅力。
全方位製錶中心:Bovet Manufacture製錶廠
位於與Fleurier相距60公里左右的Tramelan地區的Bovet錶廠,是當今播威品牌的製造重心所在。2006年,播威收購以機芯製造、特別是陀飛輪等複雜功能機芯著稱的STT機芯廠、SPIR-IT游絲廠與Aigat衝壓加工廠,為了向此地的製錶先驅Dimier致敬,因而命名為Dimier 1738錶廠,現統稱Bovet Manufacture de Haute Horlogerie Artisanale。
Bovet錶廠占地超過1,500坪,聘任有超過80位以上的設計師、技師與製錶師,精通各種瑞士傳統以及現代化的製錶工序,含括超過40個專業領域,從腕錶的錶殼到鍊帶,從機芯的設計、零件的製作、打磨、拋光和裝飾到機芯的組裝在此即可全部完成。播威是少數幾乎所有零件都可以自製的瑞士錶廠之一,除了主發條外,超過1,000種機芯零件,連游絲和擺輪都可以自製,更擁有能夠自主研發、生產包括陀飛輪、世界時區、萬年曆等高階複雜機芯的頂級工藝技術。這種垂直整合的能力,更賦予了品牌在創新和客製化方面的巨大靈活性。
自19世紀初,Bovet便開始在機芯與錶殼上綻放雕刻之美,更開創性地推出了透明底蓋設計,讓錶主得以盡情欣賞機芯上精妙絕倫的裝飾工藝。為了延續此一優良傳統,播威特意在錶廠設有雕刻藝術工坊,雕刻大師們不僅為各系列時計精心雕琢錶殼、底盤、機芯和錶冠等零件,也為尊貴的私人收藏家量身打造獨特的雕刻作品。每位雕刻師都自成一格,即便是相同的繁複圖案,經由不同匠人之手,都會呈現出細微而獨特的韻味,使每件作品都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
其中,靈感源自古希臘石柱上花卉與藤蔓的Fleurisanne雕刻,是Bovet腕錶最具代表性的裝飾圖案風格,至今仍最受藏家推崇,無論是點綴錶冠、錶扣、機芯夾板,抑或妝點整個錶殼,都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優雅。而「碎玻璃Bris de Verre」圖案由精巧細緻的三角形緊密排列而成,常見於複雜功能系列獨特款式的機芯與錶殼上。這一始創於19世紀末的圖案,成就了極致奢華而精緻的設計,單是錶殼的雕刻便需耗時逾百小時。Bovet的雕刻師也擅長鑿刻技藝,以小錘精心在材料表面造就凹痕。這種工藝創造出絕美的視覺效果,捕捉折射光線,宛如鑲嵌璀璨鑽石。工坊常以此技法裝飾機芯夾板與錶盤底板,有時更將整個錶殼盡施鑿刻之美。
在參觀Bovet錶廠時,令筆者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廠內處處可見維護極好的古老傳統工具與現代的電腦和CNC銑床機有序地並存,精密的儀器與製錶師專注的眼神相互輝映。由此也不難看出播威錶與時俱進,卻堅持維護瑞士傳統手工製錶技藝的決心。下一篇文章,我們將介紹幾款Bovet近期發表的代表性作品,帶大家進一步領略Bovet的製錶世界之美。
➤ 延伸閱讀:BOVET播威錶廠探秘之旅(上):Château de Môtiers工坊與Bovet Manufacture錶廠
➤ 延伸閱讀:BOVET播威錶廠探秘之旅(下): Fleurier與Dimier系列近期傑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