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ent Ferrier首席製錶師Basile Monnin 親自來台展示手工修飾

「你必須對準圓圈的中心,用相同的力道,繞一整圈。」Laurent Ferrier首席製錶師Basile Monnin一邊示範,一邊解說。儘管在我眼前的零件比實際用在機芯裡的大了四倍,在我看來這依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然後這只是他們最基礎的打磨工序。

 

Laurent Ferrier首席製錶師Basile Monnin

 

機芯零件打磨是每個高級鐘錶品牌都會再三強調的工藝,也是一只錶在機械結構之外所展現的價值所在。然而同樣是打磨,各家品牌運用在機芯零件上的紋路、方式、程度其實存在著非常廣泛的空間,甚至不少我們以為的手工修飾,其實早已經在擁有大量科技輔助的今日,被更快速、方便且效果可能也不差的機器取代。

不,這件事並沒有發生在講究傳統價值的Laurent Ferrier身上。

 

Lauent Ferrier Movement
Laurent Ferrier介於微型自動盤與機芯基板之間的環形橋板,也是這次Basile Monnin來台示範打磨修飾的零件。

 

關於由製錶大師Laurent Ferrier在63歲那一年從百達翡麗退休後創立的這個獨立品牌,熟悉錶壇的人應該都耳熟能詳。事實上,無論複雜的陀飛輪還是簡單的小三針,Laurent Ferrier每一枚機芯中的每一枚零件,都採用著同樣的標準進行手工修飾。為了將品牌的手工修飾工藝展現給顧客、讓顧客親自感受當這些工藝實際運用在微小零件時的挑戰,Laurent Ferrier銷售及市場總監Robert Bailey以及首席製錶師 Basile Monnin特地帶著工具飛來台灣,於今日(6月20日)舉辦一場打磨體驗課程,以FBN229.01及LF270.01機芯中,微型自動盤與機芯基板之間的環形橋板作為範例,由 Basile示範魚鱗紋、環形髮絲紋以及紅寶石軸承組裝等三道工序。

 

 

「每一個魚鱗紋圓圈的邊,都必須對準上一個圓的中心,讓下一個圓與上一個圓之間,重疊50%的面積。」Basile說。只見他左手扶著橋板,右手操控末端具有磨砂棒的器具,用大約0.5秒的速度讓磨砂棒在橋板上留下一圈同心圓。麻煩的是,一整圈重複、重疊的圓必須以近乎完全相同的力道,留在橋板上;意思是操作者不只要對準每個圓紋的位置,更要注意磨砂棒壓在零件上的深度。或許這個深度難免因人而異,但可以確定的是,Laurent Ferrier總廠給每位師傅的公差,僅有0.2毫米。

 

 

有意思的是,在環形橋板上修飾的兩圈魚鱗紋,其實是位於零件背面,也不管你拿多大的放大鏡觀察,永遠無法從錶背看見的那一面──即使看不到,還是要裝飾得漂漂亮亮。位於正面的環形髮絲紋倒是清清楚楚。首先Basile將環形橋板固定於機座,右手以一枚底部覆有砂紙的圓形木塊壓在橋板上,再以左手轉動固定橋板的機座,讓砂紙在橋板上磨出一道道同心圓狀的髮絲紋。和魚鱗紋一樣,右手壓得多重多輕,都會影響髮絲紋在橋板上的深淺;這個力道沒有規範,甚至打磨當下根本看不到零件,全憑感覺。此時如何讓髮絲紋均勻、一致,就是師傅的功力了。

 

 

當然,這並不是Laurent Ferrier機芯零件裡最困難的修飾。或者說正好相反,環形橋板只是他們所有修飾工序裡的基礎(為了方便體驗,他們還將零件做成實際橋板的四倍大)。

「最困難的零件是擺輪橋板,它有內、外兩側的倒角,還有正面的黑色拋光(Black Polish)。一枚橋板的完整修飾,需要兩天。」Basile表示。一枚零件,打磨兩天,可想而知為何他們沒有拿真正困難的擺輪橋板進行體驗了;儘管這就是他們組裝機芯前必經的道路。而他們絕大多數的機芯,都如此講究。

 

在Laurent Ferrier的微型自動上鍊機芯中,打磨最困難的當屬擺輪橋板;除了正面亮到發黑的「黑色拋光」(Black Polish),橋板外側緣及鏤空內側邊緣的倒角,更考驗著手工技藝。光是一枚零件,就得花費兩天修飾。

 

Laurent Ferrier 2025新品:
Classic Traveller Globe Night Blue 點亮夜景的琺瑯工藝
Classic Auto Horizon Blue 全新「地平線藍」錶盤
Sport Auto 79 致敬品牌初心

 

更多即時鐘錶訊息

 

您應該也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