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層打磨的擺輪、鏡面拋光到反黑的V形框架、紋路緊密又深刻的Tremblage面盤、費時數小時打磨的指針……其實未見機芯,光是從Benu Tourbillon腕錶的錶面,就能看出種種細節背後紮實的手工技藝。加上機芯呈現的橋板雕花、夾板波紋、黃金套筒、紫棕鋼螺絲以及每一枚零件邊緣精細的修飾,彷彿所有能展現的工藝,都集結於此。
18K白金錶殼,錶徑44.5毫米,時、分、小秒針、逆時鐘旋轉3分鐘陀飛輪(拉出錶冠即可以髮絲停秒,並於調校完成後按壓4點鐘位置按鈕重新啟動走時,無需推回錶冠),Calibre 103.0手動上鍊機芯,動力儲存72小時,藍寶石水晶玻璃鏡面及底蓋,防水30米,鱷魚皮錶帶。
這是Moritz Grossmann從零開始自行研發、打造的陀飛輪,一件縱使市面上陀飛輪琳瑯滿目卻依然能夠讓人眼睛一亮的作品。直徑14.2毫米的碩大擺輪,無疑強化了視覺效果。當然,大擺輪意味著更大的陀飛輪框架(直徑16毫米),大框架某種程度上又消耗著更多發條提供的能量。為此,Moritz Grossmann特別在驅動陀飛輪框架的齒輪前端加裝一枚中介輪,並以一枚橋板將驅動輪與中介輪固定於陀飛輪底部;這枚中介輪就像一個減速器,讓陀飛輪框架的旋轉週期從常見的1分鐘減緩為3分鐘,降低耗能,同時降低陀飛輪框架運作的慣性;畢竟太大的慣性不僅會影響擒縱系統一擋一放的穩定性,也會增加陀飛輪啟動、停止的難度。而暫停、重啟,正是Moritz Grossmann陀飛輪在視覺效果之外,另一項獨到的技術。
頭髮,或者精確一點說,用一根根人類頭髮做成的一小撮髮絲。在此之前Moritz Grossmann其實做過許多實驗,只是結果都不盡理想;直到有一天品牌執行長Christine去美髮院的時候突發奇想,決定剪一小撮頭髮回錶廠嘗試,才發現原來人類的頭髮,就是那個既柔軟、不刮傷零件又可以從各種角度接觸陀飛輪框架、甚至分岔穿過框架抵住擺輪的,絕佳材料。有趣的是,以髮絲作為材料的停秒裝置會隨著每個人的髮質表現出不同效果;最好是柔軟的直髮,視粗細而定,一撮最多約40根,製作時先取1公分,再裁成一段段約2毫米長的髮絲。若好奇那關鍵的髮絲從何而來,答案可以是執行長Christine(目前Moritz Grossmann的官方設定),也可以是顧客自己。想像一下,當一只錶裡的一項創新結構的關鍵材料用是竟然是錶主自己的DNA!如此客製化服務確實不是每款腕錶都能做到。
嚴格來說,髮絲停秒還是我們肉眼容易看見的創新機制;相較之下陀飛輪框架之中的擒縱叉就隱密得多。這枚特殊的擒縱叉分為兩個零件,一個帶有兩枚擋、放擒縱輪的藍寶石水晶,一個則在一端以叉頭、黃銅叉頭釘與擺輪軸心(衝擊盤)接觸,另一端帶有限位釘。運轉時,限位釘將在陀飛輪框架開設的微型窗口中,控制擒縱叉擺動的幅度,而整枚擒縱叉偏移的角度,又能有效提升動力傳送的效率、降低擒縱叉承受的衝擊力。
完全遮蔽在夾板之下的秒針軸桿制動條及鐵梨木制動環,是另一項精密的設計。在3分鐘陀飛輪的機制下,Benu Tourbillon的小秒針其實是安裝在走時輪系之外額外設置的一枚小齒輪上。為了確保這枚驅動小秒針的小齒輪運作順暢,製錶團隊特別在小齒輪外,裝上一圈具有高硬度及高潤滑性的鐵梨木環,並以一枚「秒針軸桿制動條」抵住鐵梨木環的方式,避免小秒輪在走時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顫抖。
或許,這就是專業高級製錶品牌該有的樣子吧!講究視覺可見的傳統手工價值,也在我們未見之處的機械本質上,展現何謂精湛。
繼續探索:
【Moritz Grossmann錶廠探秘】(一):旅程 通往最高水準
【Moritz Grossmann錶廠探秘】(二):堅持 傳統工藝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