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溫潤如玉的手工藝甄品:寶璣經典系列Classique 5177大明火藍色琺瑯腕錶

所謂搪磁 (enamelling) 或琺瑯 (Enamel、Porcelain, Fired Enamel) 被用於鐘錶面盤的製作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所以我們常有機會看到無數製作精巧、維護良好,歷史超過百年的搪磁琺瑯面盤懷錶卻彷彿直接穿過時間的迴廊,完全沒留下任何歲月風霜的痕跡,閃爍著一如當初的光澤和美麗。搪磁琺瑯既具有玉一般的溫潤的色澤、又具備珠寶的光輝、骨瓷的細緻,既具有低調不張狂的優雅,又獨具在光影游移中自在轉變不同感觸的魅力,加上無懼歲月無情摧殘、歷久彌新、不因氧化褪色的神奇魔力,難怪搪磁琺瑯面盤手錶最引人遐想和珍惜的特點。

 

寶璣Classique 5177經典系列大明火藍色琺瑯腕錶
18K白金圓形錶殼,錶徑38毫米,帶有精細錢幣紋,「大明火」藍色琺瑯面盤,帶有寶璣隱性簽名,刻度圈帶有寶璣數字,時、分、秒、日期顯示,自動上鍊777Q型機械機芯,飾有「日內瓦波紋」,55小時動力儲存,藍寶石水晶錶背底蓋,曲面錶耳焊接於錶殼之上,螺絲栓固定錶帶,防水30米,深藍色鱷魚皮錶帶搭配白金針扣,建議售價NTD 763,000元。

 

在寶璣現有的時計系列中,全新Breguet Classique 5177經典系列大明火藍色琺瑯腕錶,首度以「大明火」琺瑯工藝呈現盛名的寶璣藍色調。藉以此種獨特顏色演繹當代製錶藝術風格,彰顯寶璣頂尖製錶技術與高雅簡約魅力。十八世紀以興盛的巴洛克藝術風格聞名,亞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Abraham-Louis Breguet)特別鍾愛此朝氣蓬勃的優雅美學,簡約設計讓社會名流為之青睞。

 

寶璣Classique 5177經典系列大明火藍色琺瑯腕錶的「大明火」藍色琺瑯面盤,帶有寶璣隱性簽名,刻度圈帶有寶璣數字,備有寶璣鏤空鍍銠精鋼指針。

 

Classique 5177大明火藍色琺瑯腕錶正是以此新古典藝術風格的線條為創作靈感,同時為腕錶增添新意—將寶璣藍鋼指針的色調轉移至錶盤之上,透過無比深邃的深藍色「大明火」琺瑯工藝完美呈現。錶盤色調呼應著經典的寶璣指針,經過特別處理後形成的藍色,為保證色澤於製作期間絲毫不差,寶璣工坊必須詳盡研究,才能開發顏料。物料的顏色必須在攝氏800度以上的燒製過程中保持完全穩定,方能製成擁有獨特紋理的「大明火」琺瑯。

 

寶璣15號自動上鍊懷錶(1787年)

 

具有月亮形尖端的鍍銠精鋼指針在藍色背景上格外耀眼,確保時間清晰易讀。刻度圈綴以尺寸較大的鍍銀阿拉伯數字、星形、菱形及鳶尾花形裝飾,同樣為保證時間易讀的設計。這些浮雕裝飾則源於精緻典雅的色粉描摹技法。由於日期顯示窗位於深色錶盤的下層視窗,其上的數字亦以相同工序處理,使之更為顯眼。最後,琺瑯材質的寶璣隱性簽名呈現於6時位置。寶璣一直為所有配備琺瑯錶盤的時計飾以亞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的書法字體,例如1787年推出寶璣15號自動上鍊懷錶。

 

Breguet Classique 5177寶璣經典系列「大明火」藍色琺瑯腕錶搭載777Q自動上鍊機芯

 

完美糅合精緻美學先進科技

Breguet Classique 5177寶璣經典系列「大明火」藍色琺瑯腕錶,由自動上鍊777Q機械機芯驅動,功能簡單實用,包括中央秒針,以及設於3時位置的日期顯示。寶璣運用先進技術,如矽質槓桿和擒縱輪,使精密計時性能更加可靠。另一方面,機芯的部分美學元素,皆與十八世紀末的寶璣作品相似,尤其是齒輪的形狀。自動上鍊機芯特有的自動盤以18K金製作,經過手工鐫刻,可透過藍寶石水晶錶背底蓋欣賞其美態。同樣地每個零件不論是否清晰可見,均須經過寶璣工匠大師的精心修飾,展現倒角加工、圓紋打磨、磨砂或日內瓦波紋的頂級工藝。

 

777Q型自動上鍊機械機芯備有直線型瑞士槓桿擒縱裝置,帶矽質擒縱輪和槓桿和矽質擺輪游絲。

 

777Q型自動上鍊機械機芯的18K金自動盤,以手工於車床精心鐫刻。

 

寶璣Classique 5177經典系列大明火藍色琺瑯腕錶纖薄的白金錶殼帶有精細錢幣紋,焊接式錶耳向午夜藍色鱷魚皮錶帶彎曲,忠實呈現寶璣風格。每一款腕錶背面均鐫刻獨立編號,獨一無二。腕錶擁有者的姓名更可納入寶璣名冊,與1780年起至今的所有顧客共列,彰顯其賞識雋永優雅風格的非凡品味。

 

寶璣Classique 5177經典系列大明火藍色琺瑯腕錶的18K白金圓形錶殼帶有精細錢幣紋。

 

關於大明火琺瑯腕錶

所謂大明火搪磁琺瑯 (Grand Feu Enamel),指的則是在一片拋光金屬基板的表面上塗佈上一層玻璃般光澤的琺瑯磁面的這個製作過程。就適用於鐘錶的琺瑯面盤來說,用來承載琺瑯的金屬基板只能採用金和銅金屬,其中銅金屬基板僅能用於不透明的搪磁面盤。如果要製作的是透明的或是彩色的搪磁琺瑯面盤,選用的金屬基板不僅在火爐中施加高熱燒得火紅時,表面特性不能有所改變;基板金屬也不能在高溫下和磁粉原料接觸之中產升任何的化學反應。由於磁粉原料中含有豐富的氧化物,高熱狀態下的金屬基板和磁粉很容易起化學作用,生成其他化合物而造成面盤顏色的變化。以銀板為例,原本用以產生黃色的鉛或鍗化物如果塗佈上去,在高溫下和銀金屬作用後很快會轉變為橘色,甚至是髒髒的橄欖色。銅金屬由於同樣也容易和彩色磁粉起化學變化,一樣不適合作為彩色搪磁琺瑯面板的金屬基板。然而從另一種角度來思考,如果是鐘錶面盤所用的不透明琺瑯,因為以銅或銅合金(青銅)為胎體,除了較經濟之外,從材料學的角度分析也是非常好的選擇,因為銅在空氣中表面易形成氧化層,當其與釉在高溫下作用時,較易與琺瑯釉結合成中間層,增強釉在胎表的附著力。

 

大明火琺瑯面盤

 

製作搪磁琺瑯面盤的第一步是先將一片銅金屬板敲製成凸面的薄片,剪裁出合適的形狀,並在背面燒焊上用以可以固定面盤到機芯的角架。之後,在金屬基板的中心點仔細地鑽出一個細洞以承載時分指針(另一種方法是在下述的搪磁琺瑯面盤的整個燒製步驟完成之後,最後才鑽洞)。其後,銅板的兩面都必須仔細打磨,拋光到光滑無瑕。之後,在銅片面盤的周圍以黃銅箔片圍起突出的邊緣,變成像淺碟一般的容器,讓搪磁粉末在燒融之後能被承裝固定成形。當然,時分針中心孔的周圍也須同樣處理。有了光滑的金屬基板,研磨細緻的搪磁粉末則是製作搪磁面盤的另一個重要準備工作。搪磁師父將買來白色的不透明玻璃原塊放在琥珀研缽中敲碎,一邊加水、一邊研磨使之成為像濕砂一般質地的液態搪磁粉,之後就可以均勻塗在銅金屬基板上準備燒製。由於金屬基板和磁粉的冷熱漲縮係數不同,燒製搪磁面盤時金屬基板的背面也必須塗佈磁粉 (counter-enamel),防止在冷卻過程中破壞了原先的形狀。如果是平板狀的面盤,正反兩面塗佈的磁粉厚度大概相當,而如果是弧面的面盤,則背面的凹面通常只要一半左右的厚度。

 

金屬基板的背面也須塗上釉料

 

下一步則是將塗上液狀磁粉的金屬基板微熱加溫,直到完全乾燥為止,然後將之一入到特製的爐灶中燒冶。搪磁爐灶的特別設計讓師父可以仔細監視爐內超過800度的高溫,控制到不至於燒融同金屬基板,但可以將搪磁粉末燒融到均勻的糊狀,並展現出細滑亮麗的光澤。之後,經過第一次燒製的面盤被取出來,小心翼翼地在室溫中慢慢冷卻。如果琺瑯質只加溫、冷卻一次、幾乎難免收縮不均而致表面凹凸不平,因此搪磁師父會反覆以上所述塗佈磁粉和燒製與冷卻的過程多次,一方面達到希望的厚度和色彩,二來可以藉多次填充每一微小部分,達到毫無塌陷凹坑的地步,加溫的程序才算全部完成。

 

大明火琺瑯面盤必須在超過800度的高溫爐灶中反覆燒冶。

 

最後,再以最細緻的黑色磁粉繪上時刻刻度和面盤上的所有記號,再一次燒製冷卻,然後經過最後拋光、裁磨的步驟,終於完成一個光亮美麗的無暇搪磁琺瑯面盤。由於上述的這些步驟,無一不需要高超的技術和老到的經驗,更需要極高的耐心和細心,因此今日精通熟悉製作搪磁琺瑯面盤的師傅日漸稀少。加上即便是經驗老到的師父,在每一道燒製冷卻的過程中,面盤半成品也難免有一半左右的機率會發生裂痕、氣泡等失敗的情況發生。所以,儘管外表樸實無華、不若貴金屬般耀眼外顯,每一只搪磁琺瑯面盤的背後其實確隱含著稀有的數量、繁複的人工和高昂的費用等無法抹滅的基因,也難怪同款式的手錶中,配有搪磁琺瑯面盤的手錶定價總是高昂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