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許地球一個永恒的未來: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與Perpetual Planet「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

對勞力士來說,製錶的過程即是一趟恒動不息、深入未知領域的探險旅程。勞力士創辦人漢斯.威爾斯多夫(Hans Wilsdorf)認為地球就是一個天然實驗室,所以早在1930年代起,他就開始以極端地帶作為腕錶的測試場所,並支持深入未知領域的探險家。這些探險先鋒致力於衝破人類的極限,勇於前往世上最極端的地方,突破知識心智與視野認知的疆界。

 

勞力士品牌創辦人漢斯.威爾斯多夫(Hans Wilsdorf)

 

這些突破性的探險活動成為勞力士腕錶研發成果的實地測試,一次次證明其計時的精準可靠,伴隨探險家們成功攀上高峰、潛進深海。比如Exploer腕錶伴隨1953年艾德蒙.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Hillary)和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二人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1960年代,實驗型勞力士蠔式Deep Sea Special(深海型特別版)則掛附在雅克.皮卡德(Jacques Piccard)和唐.華許(Don Walsh)所駕駛的Trieste深海潛艇外,降至10,916米太平洋最深處的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當潛艇浮出水面時,腕錶依然正常運作。

 

丹增.諾蓋(圖左,Tenzing Norgay)和艾德蒙.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Hillary)

 

世事變動,今日人類的探險領域也改弦易轍,從當初的純粹探索發現,在21世紀演變為探求保護自然界的嶄新方式。勞力士致力奉行創辦人理念的行動目標也隨著轉變為致力於支持當今探險家的嶄新目標:「保護地球」,不但自1976年開始藉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的頒發,支助並表彰拓展世界知識、促進人類福祉及保護自然環境的項目;更在2019年推出了名為「保護地球,恒動不息」(Perpetual Planet)的嶄新計劃。接著,本刊將詳細介紹有關勞力士如何保護地球的全新探險細節。

 

人類首次潛抵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的前美國海軍中尉唐•沃爾什(Don Walsh)和再次挑戰的電影製作人兼探險家詹姆斯•柯麥隆(James Cameron)
人類首次潛抵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的前美國海軍中尉唐.沃爾什(圖左,Don Walsh)和2012年3月再次挑戰成功潛入馬里亞納海溝最深點——挑戰者深淵(Challenger Deep)的電影製作人兼探險家詹姆斯.柯麥隆(James Cameron)合影。

 

勞力士為詹姆斯·柯麥隆(James Cameron)探險活動所設計的Rolex Deepsea Challenge腕錶,被綁在潛水艇外部,陪伴他一同深潛至海平面下10,898米(35,756英呎)的海底,克服了在深海探險活動中所遇到的技術難題,也由此開啟了深海探險的新篇章。這款實驗型腕錶防水深度可達12,000米(39,370英呎),是專為深海探險活動而設計和製造。

 

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

1976年,時任勞力士主席的安德.海尼格(André J. Heiniger)先生為紀念世上首款防水腕錶——勞力士蠔式腕錶面世五十週年紀念,因此創立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獎項的原意是一次慶祝活動,但有鑑於國際間反應熱烈,因此轉變為一項長期計劃並延續至今。歷年來,此獎項共自超過34,000位的申請人中選出140位大獎得主,協助他們在世界各地作出重大貢獻,致力改善大衆生活,保護地球。估計,迄今全球各個角落至少已有500萬人直接受惠於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所進行的項目。

 

1998 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路易斯・利本堡 (Louis Liebenberg) (左) 於南非測試其新型追蹤裝置 Cybertracker ©Rolex Eric Vandeville
圖為亞馬遜的阿馬納保護區,2002 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荷西・馬斯奧・艾爾斯 (José Márcio Ayres) 創建馬米拉瓦持續發展保留區並拓展計劃至此, ©Rolex Marc Latzel
2006 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露娜・卡瀚 (Runa Khan) 建造生活博物館以保存孟加拉傳統造船技術 ©Rolex Heine Pedersen
2014 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法蘭斯高・紹羅 (Francesco Sauro) 探索亞馬遜山脈中的岩洞尋找生命演變的線索 ©Alessio Romeo (1)
2016 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約瑟・曲克 (Joseph Cook) 致力於研究冰層中的微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Rolex Marc Latzel

 

2019年全新選出的五位得主分別是在瑞士洛桑工作的法國醫學科學家葛瑞格.庫爾坦(Grégoire Courtine)設計出電子「橋樑」,可繞過背部脊椎損傷部位,讓脊髓損傷患者的大腦得以直接指令腿部行走;烏干達資訊科技專家布萊恩.基塔(Brian Gitta) 夢想研發強大的新技術,對抗每年約有2.2億人罹患的瘧疾;印度保育專家克里蒂.卡朗斯(Krithi Karanth)深信雖然地球上的野生動物日益減少,人類與之產生的衝突亦因人口增長而倍增,但這個問題終將能夠得到解決;巴西漁業生態學家祖奧.坎波斯.席爾瓦(João Campos-Silva),與當地社區及漁業領袖的積極合作,不僅計劃保護巨骨舌魚,更要保護當地一直依賴河流生活的土著及其生計、食物供應和傳統文化;而加拿大企業家汪郁雯(Miranda Wang)的BioCellection公司則正在研發一系列的獨有技術,讓現時埋藏於垃圾掩埋場、河流及海洋的全球三分之一塑膠廢棄物,轉化成具價值的化學製品。

 

2019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法國醫學科學家葛瑞格.庫爾坦(Grégoire Courtine)
2019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烏干達資訊科技專家布萊恩.基塔(Brian Gitta)
2019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巴西漁業生態學家祖奧.坎波斯.席爾瓦(João Campos-Silva)
2019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加拿大企業家汪郁雯(Miranda Wang)

 

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Perpetual Planet)

21世紀的探險家越來越重視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因此他們不再以純粹探索為探險目的,轉而關注脆弱的地球環境,並推動及制定解決方案以應對全球環境的挑戰。勞力士亦藉由不同的合作關係,鼓勵更多探險家投身此類活動,進而在2019年推出名為「保護地球,恒動不息」(Perpetual Planet)的前瞻計劃。回顧過去,1974年勞力士即與水底世界獎學金學會(Our World-Underwater Scholarship Society)合作,學會由世界各地的海洋專家組成,專注研究海洋生態。品牌亦藉此為有志於海底世界工作的年輕人提供獎學金。

 

勞力士與水底世界獎學金學會合作為有志於海底世界工作的年輕人提供獎學金 ©Stefan Andrews

 

又如勞力士在2010年贊助「極地之下」(Under The Pole)探險活動,突破水底探索的極限,以圖片和影片詳細記錄北極地區附近的北極冰蓋海底世界。而最近於2017至2021年展開的「極地之下III」(Under The Pole III)探險活動中,潛水員和科學家由北極航行至南極,途經太平洋和大西洋,致力探索生態系統並完成海洋生物學、極地系統及潛水生理學的研究。

 

2010 勞力士極地之下深海探險活動 ©Benoit Poyelle Deepsea Under The Pole by Rolex

 

除了前文提到的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外,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目前已執行的項目還包括了與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加強合作,研究氣候變化的影響;支持席薇亞·厄爾(Sylvia Earle)的「藍色使命」(Mission Blue)計劃,通過「希望點」(Hope Spots)網絡保護海洋等。

 

勞力士致力支持於2017至2020年展開的極地之下III 探險活動,進行海洋生態探索,圖為潛水員Ghislain Bardout 進行樣本收集。 ©Julien Leblond Under The Pole Zeppelin Network

 

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勞力士於2017年進一步鞏固了與國家地理學會的長期合作關係,針對為世界提供水源的高山、堪稱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以及作為地球降溫系統的海洋,攜手推動一連三項的創新探險活動,以應對人類在極端環境所面對的嚴峻氣候變遷問題。雙方合作的首項探險活動已於2019年4月至6月展開,以珠穆朗瑪峰為目的地。探險隊由國家地理及特里布萬大學(Tribhuvan University)帶領,旨在研究氣候變化對興都庫什(Hindu Kush)和喜馬拉雅山脈冰川的影響,這些融冰是下游十億居民的重要水源。

 

勞力士與國家地理學會正攜手推動一連三項的創新探險活動,其一是珠穆朗瑪峰探險活動,將進一步了解氣候變化對興都庫什(Hindu Kush)和喜馬拉雅山脈冰川的影響。

 

席薇亞.厄爾(Sylvia Earle)的「藍色使命」(Mission Blue)計劃

自1982年擔任勞力士代言人的席薇亞.厄爾,近五十年來一直是深海探索的先鋒。厄爾自2010年通過其「藍色使命」(Mission Blue)計劃,建立名為「希望點」(Hope Spots)的海洋保護區,藉以推動社區和政府保護面臨人類威脅的海洋生態。勞力士於2014年開始支持計劃,短短五年間,「希望點」的數目由50個增至112個。厄爾的目標是在2030年保護全球30%的海洋,而目前受保護的海洋僅為8%。

 

約25%的海洋物種依靠珊瑚維生,但珊瑚生態因海洋暖化、汙染及過度捕撈而面臨威脅,企需人們採取行動來保護海洋生態。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勞力士積極支持探險先鋒,突破了地理疆界對人類的桎梏。今日,秉承著同樣的願景和價值觀,勞力士藉著「保護地球,恒動不息」的偉大計劃,必將成功探索並發展出保護自然界的有效方式,讓我們生活的地球恒動運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