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製錶技術,瑞士是無庸置疑的當代第一製錶大國。然而在瑞士製錶崛起之前,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錶其實是出自現在很少被提及的英國與法國。雖然法國製錶如今真的沒落,但英式製錶的傳統多虧了獨立製錶宗師George Daniels,還是相當程度地被保留了下來,並且在最近這幾年有越來越多新銳冒出頭。本篇就來看看現在的英國,有哪幾位值得關注的獨立製錶師或品牌。
George Daniels & Roger W. Smith
當寶璣還以巴黎為總部的年代,George Daniels曾在寶璣任職很長一段時間,經手過大量古董懷錶。從George Daniels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沿襲了寶璣機刻雕花面盤的做法,並且利用雕花紋路區別功能布局。然而更精緻的細節處,卻又和寶璣截然不同。回顧George Daniels的作品,會發現指針尖端是做成多切面的箭頭形,更具立體感;小秒針則有明顯延長的T形尾部做重量平衡,就連日期指針也會用方框呈現,和瑞士製錶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
機芯設計則是George Daniels製錶另一大特點。除了眾所周知的同軸擒縱外,George Daniels還大量運用古董懷錶中常見的階梯式夾板來固定齒輪系統,為整體營造更深層次感。另外,George Daniels還偏好圓錐狀的零件,例如圓錐形的陀飛輪夾板,又或者是他的動力儲存機制也經常運用錐形齒輪來連動儲能指示。根據Roger Smith後來的說法是,George Daniels認為這樣的組合能帶來更強烈的視覺效果。
作為George Daniels的入室弟子,Roger Smith在師傅所堅持的特色上做出更繁複又花俏的變化。不只一脈相承金光閃閃的英式鎏金夾板,還以手工在夾板上雕花裝飾。而他的藍鋼螺絲也和George Daniels略有不同,以稍微低一些的溫度燒製,因此色澤更偏向紫色。面盤細節也一樣在George Daniels所制定的框架中變化,充滿立體感的指針輪廓更明顯,細節也更為精緻。不只有指針,羅馬數字時標也以同樣標準製作,採用德國銀在經過燒製,做出接近藍鋼螺絲的紫色效果。
Charles Frodsham & Co.
雖然不如Roger Smith般享負盛名,但另一個英國品牌Charles Frodsham,在hard core收藏圈中卻同樣是搶手貨。Charles Frodsham是19世紀後半葉英國皇室御用製錶師,曾為多名白金漢宮要員如威爾斯親王等服務。Charles Frodsham逝世後,直到2018年才終於在英國經銷商Philip Whyte的協助下由製錶師Richard Stenning以品牌的形式復出。Charles Frodsham & Co.目前業務還是以修復古董鐘錶為主,例如倫敦鐘錶博物館閒置多年的John Harrison H3和H4,就是由Charles Frodsham & Co.負責。儘管如此,他們在2018年所推出的雙衝擊式擒縱腕錶還是每年都有少量生產。
George Daniels在發表同軸擒縱之前,其實還曾創作過由兩組擒縱輪組成的雙衝擊式擒縱,不過就像航海鐘所用的衝擊式擒縱一樣,頂多只能複製到懷錶,要再縮小到腕錶,並且承受腕錶更頻繁的外在震動,以當時的技術而言難如登天。而Charles Frodsham & Co.的這款錶就是以當年George Daniels的設計為基礎進行改良,據聞前後共耗費16年時光。當Richard Stenning在2012年受訪時就曾表示他不想躁進,把東西以正確的方式重現更重要。
這Charles Frodsham & Co.從復出到目前唯一的一款腕錶只有小三針功能,除了它採用瓷製面盤外,外錶上看來相當基本款。真正厲害之處全都在機芯,不僅有頂級水準的打磨,更重要的是加入雙衝擊式擒縱。共有兩組擒縱輪,分別由獨立的發條與輪系驅動,據說擒縱輪的齒牙完全無需點油,而且和擒縱叉嚙合的角度是能讓游絲張縮最完整的32度角,讓走時頻率更穩定,因此能通過天文台的認證標準。加上據說每年只生產10只左右,物以稀為貴,今年兩度現身二手市場皆以瑞士法郎30萬以上的金額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