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獨具一格: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打造的3/4夾板

2015年2月18日是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誕辰200周年,這名德累斯頓製錶師為精密製錶業引入了3/4夾板。此組件的出現源於他對扛造精確可靠鐘錶的堅持,而3/4夾板亦很快成為了其懷錶的重要元素,在風格和質量上均獨一無二。時至今天,大部份朗格(A. Lange & Söhne)機芯依然配備這個組件。事實上,此引人注目的組件,在過去140多年一直是朗格的重要標記。

 

三個朗格錶款的3/4夾板:(左起)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 pour le mérite”、Richard Lange和1815 UP/DOWN
三個朗格錶款的3/4夾板:(左起)Richard Lange Tourbillon “ pour le mérite”、Richard Lange和1815 UP/DOWN

 

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在1845年12月7日成立錶廠後,致力以系統化方式改善機芯的設計。當時,懷錶機芯存在一個技術問題,令他煩惱不已:一般來說,所有軸承和齒輪都配置於獨立的橋板和夾板下。在組裝過程中,製錶師需要小心操作各個組件,並且把齒輪正確固定於對應的位置。他們必須不厭其煩,作出反覆試驗。因為只要其中一個夾板的位置有所調整,其他夾板都要再作檢查,有需要時更要重新定位。此外,每過一段時間,夾板便會稍為移動,令懷錶不時需要重新調校。

 

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
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

 

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無法接受這種程況。他的目標是要確切打造品質持久的鐘錶。因此,他研製了一枚可容納所有重要齒輪軸承的上夾板。這樣便可單獨固定各個軸承的位置。儘管製錶師需要運用特定技巧,才能同時「引導」所有心軸進入夾板下方的鑽孔內,但此新方法無疑令裝配過程更加流暢。朗格花上近20年的時間,不斷改良這個夾板的設計。經過不同進程,到了1864年,此夾板覆蓋機芯的面積增至四分之三。只有振盪系統及其擺輪夾板仍然外露。獨立擒縱輪夾板在後來亦整合至上夾板。這成為了3/4夾板的最終形態。

 

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逐步改良3/4夾板的設計:左起分別是多邊形「巴洛克夾板」 (1845–1855年)、1/2夾板(1856-1860年)、2/3夾板 (1860-1863年)以及3/4夾板 (自1864年)。
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逐步改良3/4夾板的設計:左起分別是多邊形「巴洛克夾板」 (1845–1855年)、1/2夾板(1856-1860年)、2/3夾板 (1860-1863年)以及3/4夾板 (自1864年)。

 

1875年3月,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設計在美國獲得專利。配備3/4夾板的鐘錶需要完全拆解才能取出發條盒,有見及此,朗格想出一個全新方法。他修改了發條盒的設計,現在只需鬆開棘輪下的兩枚螺絲便可獨立移除發條盒。

 

組裝於LANGE 1的L121.1手上鍊機芯內、以未經處理德國銀打造的現代3/4夾板。
組裝於LANGE 1的L121.1手上鍊機芯內、以未經處理德國銀打造的現代3/4夾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