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探索Grand Seiko的製錶歷程(上):用光影對比出時間

日本,是台灣旅人時常遊走的地方。那裡有驚豔的風景、美味的料理、古樸的氛圍,讓我們在熟悉的文化中,感受無微不至的禮儀。無微不至,正是日本人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從龐大的城市規劃到包裝精緻的小點,從多樣化的生活用品到頂級的計時作品。對,身為錶迷,去日本除了打卡景點,又怎能不看看他們的製錶工藝呢?尤其當手上戴著一只Grand Seiko的時候。

 

Grand Seiko 9S機械腕錶-SBGR307
不鏽鋼錶殼,錶徑42毫米,時、分、秒、日期,9S68自動上鍊機芯,動力儲存72小時,藍寶石水晶玻璃鏡面及底蓋,防水100米,不鏽鋼鍊帶,參考售價NTD 150,000。

 

我永遠記得將這只Grand Seiko拿在手上時的心情。儘管在那之前,我已經看過、摸過許多GS腕錶,但這只不一樣,它屬於我,不會在拍完美麗的照片過過乾癮後就被收還回去;它會一直在我手上,為我訴說時間。

它是Grand Seiko獨立成品牌後推出的大三針日期腕錶,編號SBGR307。一如既往,一體成形得錶耳,錶殼側邊流暢的稜線,多道切面的指針、時標,如鏡子般的拋光,所有GS典型的特徵都顯現在它的身上。看似普通,沒有像陀飛輪那樣引人注目的動態裝置,實則在每一次觀看它的瞬間,都能精準地捕捉目光,讓我用遠超過讀取幾點幾分的時間,盯著它,欣賞它。我欣賞它的亮,一種彷彿它本身就是光源的亮。那是刻意把時標切割成金磚、在時針與分指針四周切出斜面來增加反光面積的結果;有的時候看起來就像光,包覆了指針,某些角度下又由影,襯托著時標。正因為這些精緻的細節,即便在昏暗的角落,哪怕只有一丁點光線,都能照亮時間。

 

位於東京的21_21 DESIGN SIGHT美術館,由安藤忠雄設計,透過落地玻璃窗讓自然光透進建築物。

 

「這是日本人對於『美』的意識。」在我戴上它許久、終於有機會採訪到Grand Seiko首席設計師小杉修弘時,他給了我這樣的答案。他說,日本人對光影非常敏感,無論在庭園造景還是建築物上,都會刻意做出能夠表現光影變化的設計。我立刻想到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設計,雖然他的作品我看得不多,但親自見過的都印象深刻。例如位於東京的21_21 DESIGN SIGHT美術館,空間不大,有一半都在地面之下,卻利用露天的中庭與高聳的玻璃牆讓自然光從天上照進,做出強烈的明、暗對比。Grand Seiko也是如此。

 

Grand Seiko向來以多道切面與鏡面拋光做出明、暗對比,讓人在各種環境下清晰讀時。

 

1960年代精工在建立GS特有的「Seiko Style」時,訂定了九大準則:12點鐘位置雙倍寬的時標、多切面矩形時標、拋光的錶圈、錶殼拋光的平面與二次元曲線、半沉陷的錶冠、平坦的錶盤、多切面的時針與分針、錶殼曲線型的邊線以及錶圈與錶殼的逆向斜面構形。小杉修弘表示,這是在當時要做出一只兼具美觀、易讀、精準的腕錶最理想的設計。當然,今日的製錶技術經過了革命性的突破,不見得要百分之百依照原定的九大準才能呈現出Seiko Style最重要的價值;所以有阿拉伯數字時標,也有充滿運動風格的GS錶款。

我知道人有一種心態,擁有一樣東西,就會盡其所能看見它的美好。我想我也是這麼看待自己的Grand Seiko。幸運的是,今年我不僅去了東京Seiko總部訪問小杉修弘,還走進兩座GS製錶工坊,目睹手上的9S機芯和超鏡面拋光的外裝,如何產生。

 

探索Grand Seiko的製錶歷程(中):手工的精密性
探索Grand Seiko的製錶歷程(下):機芯外的功夫